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思情篇·追忆老师陈远谋
作者:陶福星
发布日期:2021-12-02
浏览:

 

     岁月蹉跎,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的恩师陈远谋先生已逝世三年了。三年来,陈远谋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2018年10月29日晚19时,我收到《中国铁道建筑报》原社长、我的老排长吴志义发来的一封微信,告之陈远谋老师于2018年10月29日下午15时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我顿时不知所措,真想立马赶到北京与陈远谋老师见上最后一面,送上一程。可恨的是,当时,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老病复发,无法行走,我只好给我的老大哥吴志义社长回封微信,表示对陈远谋老师的悼念,并以铁道兵二十三团战友文化联谊理事会名义,给中国铁建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会(原中国铁建铁道兵文化联谊理事会)发出一封《唁电》,表示对陈远谋老师的思念和哀悼。

  陈远谋老师是从铁道兵五师走出的新闻工作者,四川泸州人,195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野战军第七军十九师(原铁道兵第五师前身)政治部、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五师政治部、铁道兵五师政治部做秘书和新闻报道工作。1955年6月,调入铁道兵兵部后,先后担任《铁道兵》报记者、编辑部主任、报社副社长,并兼任新华社驻铁道兵记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是铁道兵仍至全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报人,新闻工作者。

  1968年,我入伍到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特别是1970年调入团宣传股工作后,就听说铁道兵五师走出一位赫赫有名的新闻工作者,名叫陈远谋。由于我们工作性质相同,我非常留意他的文学作品和他所写的新闻通讯报道,他的文章,我都喜欢看,并精心收藏,特別是他发表的有关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的新闻通讯报道,我几乎篇篇不漏读后收藏。如:1951年4月6日在《国防战士》报二版发表的《梁作栋和英勇战斗模范连》,记述二十三团一连战斗英雄、连长梁作栋率领战士攻克太原要隘关口战斗的英勇事迹;1954年7月18日在《人民日报·抗美援朝》专刊上发表的《祖国,我们帮助朝鲜重建》通讯中,报道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五师十四团(铁道兵二十三团前身)抢修德(川)八(一面)铁路28米大填方的事迹;1955年12月2日在《解放军报》一版发表的《鹰厦铁路的一个大隧道提前打通》、1956年1月27日在《铁道兵》报一版发表的《凿通鹰厦铁路的咽喉》、1956年2月5日在《铁道
兵》报第四版发表的《尖刀连长尹尚龙》,这些文章都是颂扬铁道兵二十三团指战员在鹰厦铁路建设中的英勇创举;1956年在《解放军报》《人民铁道》《福建日报》等报刊上还报道了铁道兵二十三团万炮手徐德俊、优秀风枪手张明万、铁工班长邱德荣、材料员孙二栓等一批先进人物,歌颂铁道兵二十三团战士在修建鹰厦铁路中的先进模范事迹;1959年2月21日在《中国青年报》三版发表通讯《劈开天险“老虎嘴”》,记述铁道兵二十三团指战员在贵昆铁路一期工程开凿扒挪块隧道的事迹;1964年8月6日在《铁道兵》报一版头条和8月10日在《解放军报》二版发表题为《英雄凿通乌蒙山》,报道铁道兵二十三团在乌蒙山区凿通3986米长的梅花山隧道的英勇事迹;1968年3月10日在《解放军报》二版发表《逢山凿路“尖刀连”》,讴歌铁道兵二十三团一连指战员在成昆铁路开挖青龙山隧道的动人事迹;1975年6月26日在《解放军报》三版发表《让火车开进天山》,颂扬铁道兵二十三团指战员斗高寒、战风沙、抗缺氧,排万难,凿通6152米长天山奎先隧道的英雄业绩……。这些讴歌铁道兵二十三团指战员的文章,不仅是二十三团一段历史资料,也是我学习新闻通讯报道的好教材。

 




1975年6月26日,陈远谋在《解放军报》三版刊登有关二十三团的文章。

 

   1975年前,我听说过不少赞美陈远谋老师人品和文品的话语,也读过他许多精美文章,但从没与陈远谋老师见过面,直到1975年5月8日,他随铁道兵报社记者采访团到天山奎先达坂,采访二十三团,我们才第一次谋面。
   五月,在祖国内地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可处在3400多米高的天山奎先达坂仍是冰天雪地,嗖嗖的寒风刮个不停,厚厚的冰雪才刚刚开始融化,气温虽有回升,但早晚仍在零度以下。陈远谋一行五人铁道兵报社记者采访团,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天山奎先达坂,来到了铁道兵二十三团。
  铁道兵记者采访团到达天山奎先达坂时,雪花飘扬,那洁白的雪花象玉色蝴蝶,又象仙女在散花,迎接着远方的客人到来。
  天气寒冷,雪花纷飞,团首长担心记者们的身体,不让他们到最艰苦的施工一线采访,只安排他们在团机关附近的直属队和司、政、后机关采访。可采访团的记者们执意要到施工连队、施工现场去采访,要亲身体验一下高寒地区施工连队官兵的辛苦,体验指战员们在冰达坂上开挖“地下长廊”的艰辛。在采访团记者们的坚决要求下,团首长只好同意他们的要求,并派我和宣传股另一名新闻干事李登义陪同服务。  记者采访团兵分两路,一路由铁道兵报社副社长、记者采访团团长张登魁带队去奎先隧道进口二、四营驻地采访,一路由铁道兵报社编辑部主任、记者采访团副团长陈远谋带队去奎先隧道出口一、三营驻地采访。我跟随陈远谋老师采访组到奎先隧道出口,就是这次陪同服务,使我与陈远谋老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1975年5月10日,铁道兵报社记者采访团与23团官兵在天山奎先达坂留影。前排(左一)23团时任政委闫宗文、(左二)铁道兵报社副社长张登魁、(左三)为时任铁道兵报社主任编辑陈远谋;后排(左一)为本文作者陶福星。

 

  从二十三团机关驻地到奎先隧道出口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途中要翻过3400多米高的天山奎先冰达坂,道路坎坷不平,如步行起码要5个多小时,好在那天有小车班值班司机将我们送到奎先隧道出口。

  陈远谋带领的记者组到达奎先隧道出口后,顾不上休息,就深入到施工连队、施工现场采访,他们向基层官兵问寒问暖,送去精神食粮。

  在奎先隧道出口两天的采访中,陈远谋老师不辞辛苦深入施工现场,到基层连队采访了三营官兵们在高寒缺氧的情况下连续三个月创造单口月成洞150米的好成绩;采访了英雄“尖刀”一连连续5个月创造单口下导坑月掘进超过200米的佳绩;采访了团领导扎下身来,实行指挥向前靠,解决问题在现场,一心扑在施工第一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感人事迹……

 



2013年8月,陈远谋在珠海市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活动时发言。


 

  在采访中,让我最难忘的是1975年5月9日下午15时,我陪陈远谋老师在奎先隧道出口指挥所正在采访时,忽然一名战士跑到指挥所报告,说隧道下导坑1800米处发生大塌方,有十多名战士被堵在塌方的内侧。险情就是命令,战塌方救战友就是战斗。指挥所的首长立即停止记者们的采访,奔向塌方出事地点。这时,陈远谋老师拍着我的肩膀,急忙说:“小陶,我们到塌方现场看看,这是获取战友们抢险救人第一手材料最佳时机……”话没说完,喊上随行的记者,一起向隧道走去。我担心陈远谋老师和另外一名记者的人身安全,想劝他们别进洞,但见他们脸上露出的坚毅眼神,我只好迅速从指挥所搜上几顶安全帽,给他们戴上,一起奔向塌方现场。

  我们到了战塌方救战友的现场,見到官兵们个个都铆足了劲,冒着生命危险,扛枕木、清落石、立排架、输管道、灌浆注……指战员们身上的衣服汗透了,手磨出了血,尖石扎破了脚……没有一个叫苦喊累,都在不停地劳作。在现场采访的陈远谋老师,见到一位小战士右脚被落石砸伤,脚的大拇指甲被砸落,鲜血浸透了鞋袜,正让卫生员包扎。他走到受伤的小战士跟前,问了一句:“抢险中你想到什么?”受伤的小战士当即回答:“什么都不想,只想尽快救出战友!”陈远谋老师又关心地问道:“您这样连续拼命干,累不累?”“怎么不累!我们又不是铁打钢铸的,可战友救不出,我们着急啊!”陈远谋老师听到小战士慷慨的回答,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值得敬佩!”

  经现场采访,了解到这次大塌方是由于季节的变化,奎先达坂顶部的奎先湖湖水向山体渗进,造成山石松动,再加上施工放炮震动所导至。塌方段长10余米、高有6米,被堵在塌方内侧的战士有11名。经过抢险指战员们一天一夜奋力拼搏,终于战胜了塌方,将困在塌方内侧的11名战士全部救出。

 



2012年11月23日陈远谋(右)和本文作者陶福星在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活动时合影。


 

  在现场目睹这场战塌方救战友的记者们,被指战员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他们连夜写出一篇通讯报道《英勇无畏的铁道兵战士》,很快在1975年5月21日《铁道兵》报二版上发表。

  这次短短两天的陪同采访,使我和陈远谋老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这次接触,我更加敬重他。我敬重他的人品,敢说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质朴平实,不摆架子,给人以亲切感;我敬重他对铁道兵官兵有一股火辣辣的感情,走到那里都不停地问寒问暖;我敬重他的文品,他的文章简练朴实,不花言巧语,不故弄玄虚,使人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在两天的陪同中,陈远谋老师还给我传授了许多写作知识,给我指点在宣传报道工作上如何握好手中笔,站好自己岗。
 

  两天的陪同,我和陈远谋老师结下了深情厚谊。从此,我拜他为师,以他为榜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在宣传教育工作、新闻通讯报道工作中有所成就。后期,我在宣传工作岗位上,所写下的典型材料、领导讲话、新闻通讯报道,都是按照陈远谋老师所传授的写作知识,去思考、去写作,文章的质量大有提高。所写的新闻通讯报道被军内外报刊采用率也大有提高。

  1983年,我在铁道兵兵改工前夕,转业到地方工作,但陈远谋老师始终没有忘记我,还时常在电话、书信中鼓励我、鞭策我。2012年12月,中国铁建铁道兵文化联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陈远谋老师推荐我出席这次会议,并让我出任理事会理事,在大会上发言。虽然这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可见陈远谋老师对我的怜爱和信任。
 



登在铁道兵二十三团纪念画册《铁兵军魂》上的陈远谋撰文。


 

  陈远谋老师是新闻战线上一位老兵,是铁道兵军史文化顾问,掌握着大量的铁道兵历史资料和众多典型模范人物的材料,可以说,他就是铁道兵历史的“活字典”。2012年,我主持编辑铁道兵二十三团纪念画册《铁兵军魂》,让他过目修改。他坚持历史原貌,去伪存真,一字一图认真修改,将一个真实旳二十三团历史画面展现给读者。同时,他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自己经历和知道的二十三团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以《我所知道的铁道兵二十三团》为题,撰写一篇史料载入《铁兵军魂》画册中。
 



陈远谋赠送给作者陶福星的《昨日铁道兵》一书


 

  2013年4月,陈远谋老师将他一生撰写发表过的新闻通讯汇编成集,以《昨日铁道兵》为书名出版。《昨日铁道兵》岀版发行后,他当即签名赠送给我一本。我如获至宝,连续两天,读完了这部长达47万字的著作。《昨日铁道兵》凝聚着陈远谋老师一生心血,记载着铁道兵光辉的战斗历程和铁道兵的丰功伟绩,也记载着一大批铁道兵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不仅是一部难得的铁道兵历史资料,也是一部珍贵的纪念品,我永远收藏着。

  如今,我的恩师陈远谋己驾鹤西去三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脑海中抹之不去,他一生为传承铁道兵文化作出了鞠躬尽瘁的贡献,他是铁道兵人的榜样,我永远怀念他!

  2021年10月30日写于安徽宿州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向日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