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铁道兵经典:路巨鼎油画《千里迢迢》
作者:梅梓祥
发布日期:2022-10-20
浏览:

 

 

 


 

  《千里迢迢》(油画) 路巨鼎
 

  我在部队当兵时,看见一位连队指导员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幅《千里迢迢》的油画印刷品。后来,我调到《铁道兵》报社工作,认识了这幅油画的作者路巨鼎先生。一位名字与职业、性格、体型那么相吻合的人:一米八零的身材,魁梧像铁塔,脸膛黝黑,沉默寡言,步履稳健;一辈子同铁路结缘——路巨鼎。

  路巨鼎1940年出生于安徽宿州一个木工世家,父亲是位会雕、刻、漆、画的乡村能工巧匠,在路巨鼎幼小的心田播下艺术的种子。1961年,他从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后,来到铁道兵部队。从此,他追随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足迹,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施工,火热的生活培养了他对铁道兵深厚的感情。1976年至1982年间,路巨鼎三次赴南疆铁路建设工地体验生活,踏戈壁,爬雪山,翻冰达坡,搜集大量的创作素材,历时数载,终于完成他的成名作:油画《千里迢迢》。

  一件作品的成功,除了所具备的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能否打动读者的心。《千里迢迢》这幅作品,采用中国画的布局章法,上下留有大块的空白,给人一种舒展、高远的感觉。用纪念碑式的结构,构成画面中的人:年轻美丽的军人妻子和怀中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表现了生活的甜美和人间亲情至爱。小竹篮,南方的水果,红柳,戈壁滩的小溪,大骆驼,维吾尔族老汉,远处的铁路建设工地,骆驼队等,生动的形象,以暖融融的色调等艺术语言,向观众传达了温馨而又内蕴的深邃之美;把爱祖国、爱边疆,军民情、民族情、夫妻情、父女情,浓缩在一个画面之中,与观众产生了感情共鸣,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力。1982年,铁道兵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届《大路画展》,《千里迢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获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这幅作品的单幅画页。

  路巨鼎的简历,1940年生于安徽省宿州市,1961年参加铁道兵,197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1990——1997年,分别在北京、台湾、巴黎举办个人油画展。作品曾获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全国鲁迅版画奖等多个奖项。油画《千里迢迢》、《草原十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路巨鼎油画作品选》、《一个画家的心路》等。2022年10月20日逝世。

  路巨鼎先生还为中国铁建机关大院中心花园设计大型浮雕壁画“铁道兵·中国铁建的光辉历程”。
 

  历史的丰碑 如歌的画卷路巨鼎
 


 

 

  中国铁建大院大型浮雕壁画。路巨鼎设计。杨光摄

  掩映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机关大院内,苍松翠竹间的一座长达二十多米、高两米多,反映铁道兵光荣历史和总公司辉煌业绩的巨型人造石材料的浮雕壁画,在美丽的院内中心花园之中,显得格外醒目壮观。当你走近这高大的壁画旁,常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在此留足观看,合影留念。他们细细品味那些充满凄风苦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当过铁道兵的老同志,回顾一幕幕的战斗场景,无不为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年轻人看后也深感自豪和骄傲,更觉有铁道兵的光荣传统传承的责任;小朋友们在阿姨的带领下,好奇地指指画画,聆听着大人对壁画内涵的讲解。

  1993年春天,我和几个美术作者刚从陕北包神线铁路建设工地归来,正筹备那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大路画展”,突然接到总公司吕连亭副总经理的指示,要我为大院中心花园设计一个反映铁道兵和兵改工之后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历史的壁画。这也是当时迎接改工十周年的主要纪念活动之一。为此,总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负责这项工作。还特地从北京市园林局请来设计师,对中心花园进行总体设计,制定规划方案,把过去的操场变为机关人员休闲、活动的场所。园内设有高能仿古建筑凉亭、长廊、喷水池、花坛、草坪、缓坡、新植各种树木、花草,与高大的毛主席雕像相对应,构成了一个美丽优雅、完整而庄重的一幅图画。坐落在花园南侧的壁画,是这一蓝图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熟悉的铁道兵生活史料和兵改工后的业绩,我把这个壁画分为三大主体设计。

   卷首为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铁道纵队时期,一组身着东北大皮帽子,大头鞋冬装的铁路职工和几个仍穿着八路军军服的铁道兵,正紧张地在被敌人破坏的铁路路基上铺设着钢轨,远处几座被敌机炸毁的桥墩上,两个战士正奋勇地用高架机枪,顽强抵抗。那空中,已有被我军击落的敌机。指战员们用鲜血和汗水保障了全国解放战场的铁路畅通和前方的军需供应,赢得了解放全中国一个个战斗的胜利。


 

 

  壁画局部
 

  接着的画面,是表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我志愿军铁道兵与朝鲜人民群众一道抢修铁路,战士们高举着火把,欢呼抢修后的通车。志愿军凯旋回国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三、六、九师奉命开赴东北大兴安岭,在人烟稀少的高寒禁区,完成了国家开发大兴安岭,修建铁路的重任。画中的樟子松和梅花鹿构成了那个特定环境的象征。

  开发祖国的大西北,筑路天山南北,是这座壁画的突出亮点,新疆维族老汉和年轻妇女手牵高大的骆驼,带着新鲜的瓜果,来工地慰问筑路大军。画面结构简洁,人物生动,烘托大西北浩瀚戈壁之平远之美,生活如歌样的甜美。

  壁画的中心区是一组气宇轩昂的人物,迎面向观众,表现总公司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包括医疗保障人员,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祖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前进。

  靠中心区的左侧是巍巍的长城内外,新架的钢桥下,长城盘绕着崎岖的山峦西去,工人们在高山峡谷之巅,高空的悬崖峭壁之上艰苦作业的画面。连着的一组是在祖国南方,亚热带修路,筑路人身边的香蕉、棕榈等热带植物,给筑路职工创造一个战高温的自然环境。几只顽皮的猴子,为这一艰苦的施工条件中平添了几多的生活意趣。

  这座壁画的结尾部分,是铁路穿越青藏高原。在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的路上,天空中由太阳和月亮组成的图案,以示日月山的地理环境。藏族群众正牵着牦牛,烧好奶茶,迎接着铺架队的到来。铁道兵已是几经艰难困苦的挫折和磨难,曾三上高原,现在这条开发西部造福于西藏各族人民的钢铁大道,正穿越世界铁路建设史中海拔高度之最的唐古拉山冻土地带,人类的生命禁区,向拉萨挺进。

  我在这座壁画创作中,把铁道兵的兵徽和改工后的路徽两个圆形图案,分放在壁画的两端,标志着两个历史时期的转换,构成壁画的对应和平衡。整个壁画以充分的艺术想象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现实和史实,把跨时间和地域的空间作了一个自如的连接,使这一壁画成为完整、有机的、宏大而久远的历史画卷长廊。壁画稿几经修改和反复地推敲后,又几次拿到领导小组让大家讨论研究,提意见,挑毛病。最后才定稿放大,交厂家去制作。壁画石材的色彩,我选用了比较喜庆、庄重的砖红色,作为主体色调。当巨大而沉重的壁画分片制作成,拼合吊装后,我又在壁画实体上做仔细认真地修改,让工匠们精心雕凿完善。1993年9月,壁画最后安装落成。人们为其欢欣鼓舞。许多老同志指着壁画对我说:你为铁道兵留下了一件永久的纪念作品,这可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啊!
 

路巨鼎先生生平、作品

 


 

 


 


 


 


 



 


 

  中国铁建机关大院浮雕壁画局部。
 

  编辑:向日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