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与慈善 > 铁道兵基金
铁道兵战士多英武
发布日期:2016-01-15
新闻浏览:

铁道兵战士多英武

 

梅梓祥2016-01-14

 

 

 

我是去年127日写微信、微博、博客的,才一个多月。我以自己的收藏品做话题,谈人生、社会,间或也将创作一些小说、随笔,与大家交流。

一个月来,点赞、评论者比较多,主要有四类人:一是收藏圈子里的人;二是同学、战友;三是我供职的行列、系统里的员工;四是我所在的多个微信群里的中外学者、名流。对于所有光顾我“写作”的人,我心怀感激,你们增添了我多写、写好的热情。

上海《解放日报》吴先生,有一天他复制了我文章中的一段话,没有评论,发给我;我知道遇到高人,我写的文章没有把握好“度”。毛主席有的话也说得对:批评使人进步。吴先生无声的批评警醒我不能造次。还有国外名校教授,“报名”当义工协助我整理资料,这真给了我莫大鼓舞和鞭策。

七大姑,我30多年前认识的女友,只有她才那么关心我;我经常在午夜时分回复微信,她看到了“时间”,叮嘱我注意身体。冷暖人生啊!

收藏圈里的人,让圈外的人一点不看好。不就是收废品的么?你错了!每年过年过节,达官显贵的短信我都不发;他们这些收藏的人,我不会忘记送上真诚的祝福。这不是别人想象的“有利可图”,而是我走近了他们。他们保存“文化”,靠勤劳、智慧生存、发展,生儿育女过日子,拥有名车豪宅的不在少数;学问,一点不输“砖家”。他们时常对著名拍卖公司拍出天价的艺术品,评头论足,甚至有充足的理由判定是赝品。我敬重他们!

我的铁道兵战友,我做了铁道兵文物资料收藏的事。我不到18岁(还未成年)就到了铁道兵部队,现在依然还是这队伍的一员。生是铁道兵的人,死是铁道兵的鬼。但我并不看好一些在轰轰烈烈说铁道兵事儿的人。真正关心铁道兵的人不是多,而是少。在给我点评的人中,很少有人从字缝里,看到铁道兵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处处留下细枝末节的荣耀。比如说,我写过:地图上有个地名为“三荣岗”,有个火车站名为“三荣岗”站,估计目光在这行字上稍稍、稍稍停留的不多吧。你说,我写还是不写?我更要写呀!就是要写“三荣岗”类很多很多、看的人很少很少的文章。为什么呢?殉道。

我把预备要写的文章资料,放在办公桌上。中午饭后,蹲在椅子上打盹一会儿;下午工作几个小时,接着复又蹲在椅子上,用报纸大样无字的一面铺在硬纸板上;硬纸板搁膝盖上,一气呵成文章,交“助手”打印,之后发博客、微博、微信。

今天,写《铁道兵战士多英武》,将杂志拿在手上,左看右看,不知道怎样开头,竟无端写出以上的话。原本潜意识里,我是想再写写引滦工程,或者说说这位铁道兵是怎样的英俊、威武,都是我说不尽的话题啊……

《中国青年》杂志,198310期,封面上一张照片,目录里标注:引滦战士。

参加引滦工程施工的有铁道兵部队和北京军区的部队。这位“引滦战士”是我铁道兵吗?好多年后,照片的拍摄者刘全聚,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张照片是铁道兵八师的一位战士;照片发表之后,收到许多求爱信(1983年,还很崇拜英雄!)其中一位姑娘同照片上的战士结婚了。我还保存了那本杂志,遗憾一时找不出来了。

今天将杂志贴在这里,希望同铁道兵战友“互动”一下,寻找这位战士,请他写一篇有关引滦工程与照片、恋爱的故事,岂不美哉!

引滦战士,今安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铁之友文化工作室主办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四十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