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辉历程 > 今日铁建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中国铁建中老铁路建设故事

 

 

  【党史上的今天】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经全面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

 

        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

        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中老铁路通车表示热烈祝贺,向两国建设者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铁建是中老铁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线开通之际,中央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中国铁建,全景报道中老铁路建设的不平凡历程。

 

建设者们用拼搏与创新,书写了历史


 

        玉溪市峨山县全长17.44公里的万和隧道,处在典型的软岩大变形地层。2019年,高地应力和不良地质导致3号斜井发生520米的连续大变形,支护结构被破坏,用于支撑的钢拱架被拧成一个个“麻花”。回想当时的场景,中铁十二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经理李峰依然心有余悸。施工难度大,建设标准高,建设者们用拼搏与创新,书写了历史。

——《人民日报》12月2日《跨越山河 共享繁荣——写在中老铁路即将通车之际》

 




安定隧道。新华社记者 丁怡全 摄
 

     “一个多月未能向前掘进。经研究,我们尝试绕行,当施工到同一里程时,一股浑水从拱顶倾盆而下,此方案也失败了。”负责安定隧道出口端施工的中铁十九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李飞说,项目部痛下决心,从正面掘进通过,向前开挖十多米后,掌子面没出水,大家悬着的心放下了。“还有1.3公里地层以碳质泥岩、页岩为主,难成形,遇水成泥粥,像在豆腐里掘进。”

       中铁十九局参与施工的全长17476米的安定隧道是中老铁路最长隧道,穿越20条断层和2个向斜构造,工程规模、建设难度、工程风险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罕见,成为建设者攻坚克难的缩影。

      ……

       中铁十六局参建的玉磨段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自北向南翻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横跨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

 

——新华社12月4日《中老铁路:架出来、挖出来的铁路》

 


 

       中老铁路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沿线地质结构复杂,建造者在修建难度极大的状况下贯通了安定隧道、友谊隧道等167座隧道,建成了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元江双线特大桥等301座桥梁,新建隧道、桥梁总长达712公里,占新建线路全长的76.5%。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老铁路玉磨站前七标项目部经理王海峰:我们建立地质素描档案,采用无接触法量测技术,建立收敛变形预警机制,很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仅在安定隧道上的技术创新,就获得了五项实用型专利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12月3日《新闻和报纸摘要》

 


 

        位于云南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处的安定隧道,全长17.5公里,是中老铁路第一长隧。当列车从隧道呼啸而过时,乘客不会想到,短短的数分钟却花费了建设者们4年多的时间。

     “其中一段岩体极易破碎,像在沙袋中挖隧道一样,只有采用注浆加固才能保证隧道稳定。”中铁十九局玉磨铁路项目经理王海峰介绍,安定隧道穿越20条断层,建设者在施工中遇到了有害气体、软岩、高地应力、高地热等十分罕见的建设难度与工程风险。为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施工人员从进口和出口两个方向同时施工,克服了诸多困难,于2020年11月28日成功实现隧道顺利贯通。

——《经济日报》12月3日《中老铁路,就是不一般》

 


 

       在中老铁路磨万段名副其实的“大脑中枢”——万象调度中心,办公、货物、计划调度以及口岸站管理的中心级信息系统设备,均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业务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综合应用,成为中老铁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技术支撑。“万象铁路调度中心是以中国高铁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为依托,将建设与运营结合,用BIM技术指导施工,打造的一个集中国铁路技术全要素的老挝版调度中心。”中国铁建电气化集团中老铁路磨万段项目技术负责人唐文琦说。

——《科技日报》12月3日《中国这条跨境国际铁路延伸到了占芭花盛开的国家》

 

  

 

      12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官方FaceBook发布《中老铁路,我们准备好了!》视频,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磨万铁路构件厂中方参建员工邵柏玉、老挝参建员工托列出镜,为中老铁路通车喝彩。

      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场直播通车仪式,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磨万铁路构件厂参建员工邵柏玉、李祖礼出镜,为中老铁路通车喝彩。


 

山川同美,绿色大道通万象
 



这是9月29日拍摄的野象谷车站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针对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的野生亚洲象保护,设计之初,各方调查野象分布及其迁移通道,分析建设对野象活动及其迁移廊道的影响。线路方案避开野象主要活动区域,地表出露段不涉及野象既有迁移通道,采取延长隧道、调整隧道斜井位置、以桥代路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野象生存环境的影响。

       野象谷车站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颇受关注。车站设计吸收许多野象元素,大厅吊顶的灯带就是喷水象鼻子和脚印形状。“车站两端以隧道方式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开通后不影响野象活动。”中铁建设集团公司玉磨铁路野象谷车站项目负责人王俊民说。

——新华社12月3日《中老铁路建设背后,这些细节你想象不到》

 

 

      森林密布、野象出没.…在西双版纳州施工,环保要求严格。线路方案避开野象主要活动区域,专门设置迁移通道和防护栅栏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野象生存环境的影响。

      野象谷车站的车站设计吸收许多野象元素,大厅吊顶的灯带呈喷水象鼻子和脚印形状。“车站两端以隧道方式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中铁建设集团玉磨铁路野象谷车站项目负责人王俊民说。

新华社12月3日《窗外有绿,一站一景——中老铁路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的尚岗一号隧道,全长5.8公里,穿越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带。“隧道优化取消了斜井,由原设计3个掘进工作面,改为进出口2个掘进工作面,给施工增加了难度,成本虽然增加了,但为保护生态值得。”中铁二十五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蒋才华说。

       走在位于景洪市的勐罕镇橄榄坝坝区、中老铁路国内段第一长桥橄榄坝特大桥,水涟漪,山锦绣,四周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从高空俯瞰,大桥宛如一条柔美的曲线,有的区段避开了民族村寨,有的避开了特色民居。”中铁二十二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姚日高绘声绘色地描述道。

——《光明日报》12月3日《绿色大道通万象——写在中老铁路开通之际》

       西双版纳被称为动物和植物的王国,森林覆盖率高达81%,保存着珍贵的连片热带雨林。位于勐腊县境内的尚岗一号隧道,全长5.8公里,穿越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带。该隧道原设计3个掘进工作面,施工时却改为2个。在中铁二十五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蒋才华看来,这样的改动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但为保护生态,值得”。

——《经济日报》12月3日整版《中老铁路,就是不一般》

 

 

       中铁建设集团野象谷站项目负责人王俊民介绍:“我们采用施工场地隔离封闭、道路硬化、裸露地面绿网覆盖、植草种花等保护措施,降低对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的影响。”

——《中国日报》12月2日《Project goes to great lengths to safeguard elephant welfare》

 


 

      12月3日,在开通仪式昆明站视频分会场,央广《中国之声》栏目对中铁建设集团中老铁路国内段项目负责人郑结兵进行了采访。郑结兵向记者及听众介绍了中铁建设团队在全线12座站房建设过程中全力实现“一站一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站房与地域文化特色深入融合,详细介绍了琅勃拉邦站、万象站、野象谷站特点;并向听众推荐了网红打卡站——野象谷站,中铁建设团队在施工中大量选用环保材料、采取环保措施施工,以保证亚洲象生存环境。

 

卫星图解,别样视角领略“山川奇迹”
 

      新华社推出卫星图解中老铁路专题,通过调取中老铁路火车站、桥梁的卫星数据,直观地感受到这条铁路修建之难度。参建的工作人员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沿线群众也形象地说:“中老铁路不是在天上(桥梁),就是在洞里(隧道),看见它时在车站。”

 

       橄榄坝特大桥是中老铁路全线最长的桥梁。在卫星影像上,全长3.5公里的大桥细如银线,在坝中画出一道弧线,东西穿越田野、鱼塘、芭蕉林和橡胶林。“建桥是为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占用耕地,建成与山川同美、为旅游添彩的风景线。”中铁二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杨帆说。

      中老铁路通车后,从云南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云南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从卫星图片可看到沿线车站“一站一景”的鲜明特色,车站建筑风格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特色。

 


 

 

       这座车站展示着中老铁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野象谷火车站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亚洲象,设计单位进行了特殊设计。“这样的建设模式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中铁建设集团公司玉磨铁路野象谷车站项目负责人王俊民说。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在推特上发文介绍中老铁路开通



人民铁路微博转发中国铁建视频






 

来源:中国铁建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涓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