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辉历程 > 今日铁建
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今日开通

 

  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开通运营。从林海雪原中的牡丹江到三江平原腹地佳木斯,车程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并将沿途林口、鸡西、七台河、桦南、双鸭山等市(县)带入“高铁时代”。

  
 

  作为牡佳高铁主要建设单位之一,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先后承建了站前Ⅸ标(佳木斯至双鸭山约37公里正线)和站后Ⅱ标(鸡西西站、七台河西站、林口南站)两个重点项目,自2017年9月进场至今,历时4年多的艰苦奋战,相继攻克了防冻胀、防雪害、冬季施工等多项技术难题,向业主和当地百姓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打通“瓶颈”
 

  佳木斯特大桥是牡佳高铁引入佳木斯站的“瓶颈”,全长3450米,设计为双线桥变两幅单线桥。该桥紧邻东佳木斯站客车整备所与佳木斯站综合配电所,同时跨越佳同、图佳、东佳木斯站牵出线等多条既有铁路和市政主干道。受地形和周边建筑物限制,该座桥梁最大纵向坡度达到25‰,最小曲线半径只有600米,在高铁桥梁施工中非常罕见,对架桥机选型和架梁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东北高寒地区有效施工期短、连续梁挂篮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度大、小曲线大坡度架梁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使其成为全线的节点工程。

  为了兑现节点工期,一线技术员积极组织科技攻关,通过改进蒸汽养生方式,攻克了严寒地区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难题;通过建立BIM3D动画模型,模拟挂篮悬浇工序,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预测控制法,全过程对连续梁每节段线型进行了预测和监控,攻克了小曲线半径连续梁线型控制、大坡度挂篮悬浇施工的技术难题,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得到了业主的称赞。

 



空中“芭蕾”
 

  牡佳高铁跨佳富铁路1号特大桥是全线又一重要节点工程,跨越客货运输繁忙的既有线佳富铁路,梁体质量大、跨度大、高差大,稍有不慎,将对列车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后果。为了不影响铁路运营,项目部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先平行于佳富铁路挂篮悬壁施工,再顺时针转体26度42分后合龙”的施工方案,转体梁重量8540吨,线路纵坡7.0‰。

  项目部技术小组结合信息化平台,对连续梁线形与应力全程监控,并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各阶段的预拱度,确保转体对接中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技术人员还采用BIM技术,使两侧的T构连续梁在15米高空优雅“转身”,实现精准对接。连续梁转体对接后,大家对两侧四个控制点全方位测量复核,结果实测数值达到毫米级控制精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城市“名片”
 

      牡佳高铁全线共设7座车站,除牡丹江、佳木斯为既有车站外,其余均为新建车站。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设者匠心打造鸡西西站、七台河西站、林口南站,使每座车站都独具特色,成为展示城市特色的靓丽“名片”。

      鸡西西站融入了当地旅游圣地——鸡冠山、穆棱河、兴凯湖的自然景色,让旅客们一眼就能领略鸡西之美。其站台风雨棚施工时,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使得结构和装饰一次施工成型,耗时更短、质量更优,被评为牡佳高铁2020年度样板工程。

      七台河西站造型灵感来源于速滑运动,整体外形意喻胜利的“Victory”,期间点缀的雪花、冰刀、速滑赛道等冰雪运动元素,让旅客们一到站就沉浸在“冬奥冠军之乡”的特色文化中。

       林口南站候车大厅采用了铝板幕墙工艺,通过在墙面铝板材料增加木纹样式,丰富墙面层次感,彰显出林口南站“林中木屋”的设计元素。

  才食镜泊白鱼美,又闻三江稻花香。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设者们用四年的艰苦奋战,换来了旅客们2小时的便捷出行,并为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牡佳高铁开通后,还将与既有的哈牡高铁、哈佳快速铁路共同构成黑龙江省东部高铁环线,进一步完善了黑龙江省路网结构,助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文:王智海、白净; 图:侯钦佩、徐鸣禹)





来源: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微信公众号

编辑:涓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