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誓把彩虹铺天下 (连载)
作者:国立军 诵读:赵红
发布日期:2024-02-04
浏览:

 

 

 

《我的军旅生涯(三)》(节选)

周树华

 


 

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967年8月初,连队就成立了演唱组。那时,我刚刚当上文书,连首长指定我牵头。演唱组成员有刘金球、陈流安、欧观有、薛金洪、黄伟明、张荣光、李明溢、陈杰等十多人,清一色的广东兵。他们都受过中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有的会唱会跳,有的还会点民族乐器。

演唱组成立不久就适逢国庆节,所排练的《长征组歌》片段,参加了48团的国庆文艺会演,获得了优胜奖,受到了机械营副教导员于尚臣的表扬。

宣传队成立后,下设三个小组,节目编写由我和刘金球负责;乐队由陈流安负责;导演和演员组由薛金洪和黄伟明负责。

其实,宣传队的队员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再加上那个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很难找到精彩的演出节目,特别是适合连队演唱组的节目。为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大家只好七拼八凑。枪杆诗、对口词、快板书之类就是当时的流行色。而这些语言类的节目又恰恰是我们的短板,只因广东人的普通话,十有八九是咬字不清,吐词不准,也曾闹出许多笑话。

依据自身条件,我们只能在歌舞及乐队方面下大力气。于是,加强基本功训练成了宣传队的当务之急。

我们的策略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发挥内部潜力与外部合作相结合。

“偷”艺,是我们的拿手戏。为了提高演出水平,我们经常到西昌、会里、会东等地,向地方的文艺宣传队学习基本功,学习新节目,吸取新经验;凡是有文艺团体来周边演出,只要能抽出时间,不管路途多远,不管舟车劳顿,我们都派出人员去观看,去,去偷艺。

“偷”师,是我们的基本功。驻地附近,是四川省文化厅“五·七”干校湾丘分校,他们当中有很多文化英才和行家里手。那时讲军民鱼水情,连队主动与干校结对子,派出军代表帮助他们搞军训;派出干部战士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久而久之,与他们混熟了,自然而然也“偷”来了师傅,给我们作声乐及舞蹈方面的辅导。至今,我还记得两位舞蹈老师的名字,一位是苟学云,另一位是徐月仙。是她俩手把手地教我们练形体,练舞蹈基本功。一招一式,一柔一刚,由浅入深,由单人到集体,一整套的技能技法毫不保留地传给了我们。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记得当年排演的《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的情景,还记得那骑马动作的基本舞步。

耕耘是收获的前奏,这个人们再熟知不过的哲理在我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到半年,宣传队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台阶:声乐有了乐的旋律,舞蹈有了舞的韵味。

黄伟明天生就有几分艺术才情,尤其是出演的丑角惟妙惟肖,幽默诙谐。

薛金洪的舞蹈功底深厚,刚毅柔美,演出时有模有样。

欧观友的板胡有板有眼,激奋昂扬,伴奏、独奏是绝好的技巧之作,为演出添色不少。他还被调到师后勤部宣传队担任过独奏演员。

吹笛子的张荣光,人称“笛仔光”。牙齿虽不齐,吹起笛子有点漏气,可他想方设法去为牙齿“整容”。再加上好学苦练,演出时,一支竹笛从头吹到尾,直吹得余音袅袅。

宣传队的队员们,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会一两件乐器,带弦的能拉,带眼的能吹,锣鼓能敲,快板能打。当然,这是业余的,绝不能与专业的比。

为了这个集体,连队宣传队的每位队员都付出了辛劳,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那时,不知道是年轻,还是纯真,也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反正大家的热情很高。刘金球是高中毕业生,思维敏捷,文笔很好,搞创作是把好手,节目的改编及创作大多是他挑担子。

我也经常参与节目的编写和改编,虽然文化素养不高,但也拿得出手,连队水平嘛!至今我还依稀记得按照山东快板韵律配唱的《夸夸咱连的八大员》中的几句: “打起锣鼓拉起弦,唱唱咱连的八大员。给养员他一心为兵不怕苦,样样工作走在前;材料员他精打细算业于勤,保质保量保安全;炊事员不怕脏来不怕累,做菜样样味道鲜……”

宣传队的热心人要数陈流安。他连初中的门槛都未迈过,但他天资聪慧,对音乐很有悟性,什么乐器都能捣鼓。有一天,他搞来了一张羊皮,没几天就捣鼓了一个低胡。后来,他又弄来一张蟒蛇皮,制作了一把三弦。他还与刘金球共同试制过一架木琴。宣传队所用的手鼓、腰鼓之类小件配器,大多是他制作而成。

诚然,宣传队的成长离不开连队首长的支持。在那困难的年代,副指导员田万国还特地拨款购买了一架扬琴,那是团一级的宣传队才能配备的武器呀!我就是从那时学习扬琴的。

(三)

编辑:乐在其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