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誓把彩虹铺天下 (连载)
作者:国立军 诵读:赵红
发布日期:2024-02-04
浏览:

 

 

 

《我的军旅生涯(二)》(节选)

              周树华

 

 

新兵训练结束后,紧接着就进行兵员分配。

按“先师直属队挑,再各团分”的分兵原则,我和刘金球、陈流安、薛金洪、黄伟明、黄顺德、欧观有、吴金、陈耀明、叶观旺、卓金伦、善齐、黎才、黎松、周平恩、罗大根、曾章伦、伍社根共18名珠海籍新兵分到了铁十师后勤部营2连;前山公社的吴桂有分配到师后勤部汽车营;其余81名珠海籍新兵分配到了铁十师47团。

我们入伍时,师长尚志功,河北人,1938年入伍的老八路;师政委徐冰,山西人,1939年入伍的老八路。师部驻四川峨眉县九里镇,代号8815部队。

此时的铁道兵十师正参加成昆铁路的修建任务。

为加快成昆铁路建设,当年集结了铁道兵5个师(十师、五师、七师、八师、一师),从北至南,依次排开。另外还有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共计18万兵力。此外,还有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局、第四工程局、大桥工程局等。铁道兵与铁路职工共计30万人。

为统一指挥,党中央还成立了成昆铁路建设指挥部,中共西南局书记李井泉为总指挥,铁道兵吕正操、郭维成,铁道部刘建章任副总指挥。

记得当时的建设口号是:一个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大任务(建路、建章、建国),八个字要求(从难、从严、落实、过硬)。

新训后,新兵本应立即分配到老连队,去参加成昆铁路建设。但新兵训练支队的25个连队,一律成建制地分到铁十师各团参加施工劳动三个月,据说要锻炼一下我们这批广东新兵。

1966年4月3日,新兵12连从夹江县到达了乐山县溪镇,进驻了铁道兵47团2营营地,配合2营施工。

2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成昆铁路轸溪隧道出口的施工(进口为1营)。

作为新兵,没有施工经验,只能做一些配属工作。我们新兵4排的主要任务是给隧道内施工的水管和排风管除锈、上漆。

除锈和上漆一般都是在露天工作,但装卸都需要进出隧道。我也因此见证了隧道施工的过程。那个年代打隧道没有现代化施工机械,基本上是靠人工使用风枪来打炮眼。隧道施工一般分成上导坑和下导坑开挖,战士们也分为“三班倒”。隧道里风枪“突突突”地响个不停。打完炮眼后装上雷管炸药“轰轰轰”地响个不停,然后再用小推车把土石方一车车运出来。

乐山地区的隧道地质属于风化岩层,经常出现塌方。有一次,连接轸溪隧道的大桥湾隧道发生了大塌方,一个班的战士被埋。47团22连战士徐文科(1965年入伍的四川兵)也被大量的碎石压在上半身,他对前来救他的战友说:“先不要管我,救别的战友要紧!”后来,由于失血过多,没能救活他。在红色的年代里,他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精神激励了部队。铁道兵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是的,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个成昆铁路的建设者,都有着激情澎湃的闪光点。对国家、对民族极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理想极度的忠诚和执著已经深深地溶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中,而且变成了一种最自然、最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正是在这个大环境里,我第一次荣立了三等功。

1966年5月15日,星期天。连的干部指派我和同班战友邓年到边县百家岭隧道送材料。回途中,经过一座大桥桥下时,远远就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有情况!我俩声奔跑到一个大水塘边,看到有个孩子正在水中挣扎,另一个小孩在水塘边哭喊着。见此情景,说时迟,那时快,我来不及多想,也没脱军装,飞快地往水塘跑去,纵身跳进水中,奋力向小孩沉没的方向游去,不一会就游到他的身边,一手抓住他的衣领,一手奋力前游,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到岸边,在战友的配合下,终于把他救上了岸。原来这两位八、九岁的小男孩是在水边玩耍时,一个不小心掉进水里,另外一个想去救他的伙伴害怕不敢下水,在岸边哭喊。这水塘里有一座刚建好的铁路大桥的桥墩,水深有3米多。小孩被救上岸后,惊魂未定,一个劲地哭。我们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把他们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拧干,晾晒。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等两个小男孩离开后,我俩才返回连队。

归队后,邓煜年把事情的始末向连指导员添德作了汇报,连首长又把此事逐级上报。1966年5月31日,新兵12连指导员岑添德、副连长丁继福为我请功。经代管的47团2营营长李范增、政治教导员张更开审查同意,6月24日,由47团团长丛树轩、政委王贞国批准,给我记三等功一次。当立功喜报寄回家乡时,小林公社负责民政工作的黄妙洪亲自敲锣打鼓地向我家人报喜。

(二)

编辑:乐在其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