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我所认识的李杰》—— 卢桢
作者:卢桢
发布日期:2021-09-30
浏览:


 

 

我所认识的李杰

 

卢桢





铁道兵画家  李杰

 

朋友李建给我发来一个帖子:《这辈子一定要有一个会画画的朋友》,看着标题,我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李建是我战友李杰的弟弟,而李杰大哥就是一个著名的会画画儿的人。

 






其实,李杰大哥比我们大不了一两岁,但由于他老成沉稳,宽厚善良,温文谦逊,极具大哥风范,所以我们不知不觉就把他当成了大哥。

 






李杰在家里的三兄弟中也确实是大哥。他们的老父亲十六岁参加红四方面军,跟着红军的队伍,长征途中两次翻越雪山草地,打仗、负伤,最后到达延安。

 

解放后,由于老父亲的贡献和能力,组织上对他委以重任并享受很好的待遇。但有一天,老爷子却决定回家乡广元,他说:解放了,该搞经济建设啦,让那些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同志去干,我们不能自持有功,挡住了国家前进的脚步。于是,一家人跟着他回了广元。

 






十八岁,李杰参军,第二年大弟李建入伍,虽然不是同一年,但是兄弟俩都当的铁道兵。老父亲知道铁道兵艰苦,但他心里高兴,铁道兵是搞建设的,他们那一代流血牺牲打下了江山,如今的心愿就是一定要把国家建设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深深影响左右了李杰的一生,并在他的画作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李杰大哥的画浑然大气,气势磅礴,有许多表现重大题材与重要事件的作品。

 

那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美协组织了十位在全国极具影响的画家绘制有关长征的宏篇巨制,李杰是其中之一。

 






李杰提交的是一幅高2米,宽1.43米的巨幅画作,题目是《过雪山草地》:

 

红军队伍艰难跋涉在长征路上,远处是茫茫雪山,脚下是绵绵草地,尽管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高原苦寒,腹内无食,但画面上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中间的那个战士背着三支步枪负重前行,从容坚毅的神情传递着巨大的力量。那是一个苦难与激情交织的年代 ,红军战士的生命在血与火中淬炼,整幅画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在饥寒交迫中,红军战士对信仰执着,对理想追求的感人意境。画作的色彩以黑白为主,色调很冷,但看似沉重的画面上,红星,红旗,红色的领章为整幅画增添了直抵人心的暖色,给人震撼,给人鼓舞,更让人感动!

 


意境应该是画家通过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等等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意境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画的灵魂,这幅《过雪山草地》虽然只有几个人物,可是反映出的,却是极其广阔宏伟的内容。

 






对长征的描写,在李杰的作品里不仅有这样的宏幅巨制,也有小图。30年前,他曾创作过一幅12X6㎝的小草图《征途、刺梨》。

 

行军途中,一位怀有身孕的红军女战士,在采摘品尝路边的野果。女战士褴褛的衣衫和脸上陶醉满足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长征途中,红军吃野菜,啃树皮,那种艰难今天的人无法想象,何况是一位即将临产的女兵。看到这副画的那个瞬间,我的眼睛一下湿润了。感到了一种摄人心魄的震撼。这是一幅不足手机大小的作品,但画家的功力也正在于此,在小小的一张画纸上,表现了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记得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这样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意)。这虽然说的是写诗,但同样适用于作画,只是诗人用文字,画家则通过线条色彩表现他的内心世界。

 


不知李杰大哥创作这些画作的时候,心里是否想到过老父亲,但我相信那种血脉相连言传身教的传承,已经深植于他心的深处,他平时观察、感受的生活,受到的教育,他的所思所想,往往会因一个偶然因素或事件的触动,就将经年累月的积淀全部唤醒,记忆的碎片便组成了他心里早已熟悉的画面,于是,画作便成为他日思夜想的情境表达。应该说,李杰大哥心中的长征,就是他忠诚与信仰的表达,更是他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归宿。

 










其实,李杰是个感情极为细腻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铁道兵退出军队序列前夕,武汉军区空军抓紧时机,把早就青睐有加的他调入武汉。

 


然而不久,战争年代损坏了身体的老父亲去逝,两个弟弟都不在广元,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他毅然脱下军装回到广元。

 








 

这些年来,许多战友为他惋惜,觉得他这个决定有些草率,否则肯定会在事业上走的更远,当年和他一起调入武汉军区空军的战友,早已是将军。李建也曾多次谈到:大哥为了这个家,牺牲的太多了。但我想,对这样的选择,李杰大哥可能会有遗憾,但以他的秉性,绝不会后悔,这也是他家国情怀的一部分。家是他延续爱与深情的地方,对家的责任让他放弃了个人的许多利益,甚至包括前途命运。

 










不过,还是老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偏安一隅,但李杰的光芒并没有被遮蔽。不论身在何处,世事变迁,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沉静恬淡,不骄不躁,终年用画作来充实、滋养自己,丰盈并延伸自己的生命。

 


















而广元的绿水青山更是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给了他在大城市难以感受到的自然之美,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也成为李杰大哥创作的重要源泉。

 










李杰大哥的山水画,线条疏朗流畅,画面上千峰万壑,雄奇跌宕,烟波浩淼,云蒸霞蔚,变化无穷,气势万千,那种浑厚深邃,依然是广阔宏伟的大境界,更是李杰大哥不善言辞的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的山水画格调高雅纯正,功力雄厚,这应该得益于他勤于写生,笔墨章法掌握得当。那山那水古朴浑厚而又明朗,既有生活气息,又别有新意,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李杰大哥常年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对景写生,他的山水画作往往以写生为基础,进而进行艺术创造,进行细致周到的艺术处理。他在尊重客观物象的同时,会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大胆取舍,别出心裁地致敬他心中的山水景物。

 










他也有许多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画作,处处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欢快的孩子,慈祥的老人,赶圩路上的姑娘,劳动中的青年,无不渲染着生活的幸福美好。

 






真正的艺术作品不但要具有时代色彩和思想境界,而且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审美眼光,更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李杰大哥无疑具备了这些条件。

 






如今李杰大哥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院创作研究员,广元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的版画作品《生活 色彩与安全》参加大路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6年《一代宗师.蒋兆和》做为四川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被四川省美术馆收藏。国画作品《九寨灵秀》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国画作品《忙里忙外》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他曾被选派四川美术家代表团访法 ,作品参加当年法国卢浮宫卡塞尔国际美术沙龙展 ,法国布尼塔妮 圣甫里厄市市政厅花园交流展,并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年度单项大展 ,获中国画银 铜大奖,及优秀奖。

 










我一直收藏着李杰大哥早年的一些版画作品,虽然这么多年来,李杰大哥的画风和技法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变化,但当年那些朴素简练直接反映我们铁道兵生活的的木刻版画,总会唤起我亲切美好的回忆,今天更显珍贵。

 


















最有意思的是,退伍多年后,一次李建回广元探家,我提出请他以王维的诗为本,他写幅字,李杰大哥画幅画送给我。李建是著名书法家,前不久进入太空的“天问一号”四个大字,就是他的手笔。

 










那次,李建的字倒是按我所希望的写了,但李杰大哥带给我的却是一幅慵懒的仕女图,拿到画我不禁哈哈大笑,李杰大哥虽然话不多,但识人极具慧眼,他知道我虽然性格直爽,但毕竟是小女子心性,与王维寄情山水旷远豁达的追求不搭界。

 










最近偶然看到潘天寿先生在《论画残稿》中的一段话,大意是我国历来画论对画格画品都十分重视,告诫画家要注意品格的纯正,并且明确指出画品与人品密切相关。

 










潘天寿先生说画家唯有纯真坦荡之气方能致敬他笔下的内容,作画时既要投入真挚感情,又能放松心境,笔墨严谨而又随意,在有意与无意间,在写客观自然与表达主观感情间,表现出自然变化无穷的面貌和自己内心丰富的感情,呈现出作风既稳健又灵动品格。我想李杰大哥的作品,正是达到了这种境界。

 


李杰

 



卢桢(吟风弄月)
 
      作者: 文 / 卢桢     画 / 李杰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舒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