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小时候的记忆之七:麻家十字有个小茶铺
作者:铁十师曹建成
发布日期:2023-05-27
浏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西安钟鼓楼往西头走,有一个穆斯林回民集聚地,叫“麻家十字”,在十字口西南角开了一家茶摊,主家姓啥,我已记不起了,可它那一溜溜滴灶火台(上海人叫老虎灶)上坐着冒着腾腾热气大水壶,我还深深记着呢……

      五十年代,住在城墙圈内滴人们生活比较简单,早上起来,啃一个冷馍,喝一碗开水足矣,有钱人也是二根油条一碗豆浆就把早餐打发了。

  这弄堂小巷里的居民一般不在家里烧开水喝,也是为了图省事,都是支使着半大不小的娃娃抱个竹皮子编成滴热水瓶,手心上再握上二分钱的硬币,小屁股一扭一扭滴就到这小茶摊前“打卡”了。

  嘻嘻,还用上现在时兴的词了。

  随大流,我也成了“额爸额妈”的“使唤丫头了”,抱着两个暖水瓶,屁颠屁颠滴向麻家十字奔去……

  这茶摊是座西安古城到处可见滴老房子,是关中“八大怪”戏说房子一边盖,肥水不流外边田的模板,挺高的门头上古香古色,一色滴青瓦铺顶,上面枯黄色蒿草都长有一尺多高,一阵阵冷风吹滴喔蒿叶东摇西摆,沙沙作响,给都市里村庄平添了几分凄切切的伤感与无奈。

  麻家十字这间茶铺是上门板滴,一长溜古铜色的门板齐整整滴排列,标着“壹,贰,叁,肆,伍,陆,柒,捌,”汉字数码贼分明么,这是防止伙计们在上门板时,或卸门板时一时慌乱上错了门板次序而制作滴,门板都是事先用木楔子楔好滴,错了那一块,这门板你是上不去下不来滴。

  靠门框前砌了一溜溜灶台,长三米,宽八十公分,还是用耐水砖砌成的,灶台上坐了四把洋铁皮打成的

  大茶壶,它的底下升腾着蓝蓝的,红红的火苗,不一会儿,长长的壶嘴嘴就“呜呜”唱起歌了,开水开了……

  最稀奇是靠灶火旁边烧火用滴风箱,一个“巨无霸”么,光一根风箱竿子都比我的小胳膊粗,一个“披褂子”蛮壮实的小伙子双手掣把,使劲扯着风箱,额头上的汗珠子一滴一滴的落下来了……

  我从小爱逞能,央告大哥哥让我也扯一把风箱过过瘾么?

  大哥哥松开了手,我扯起了风箱;咦?我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那风箱却纹絲不动,一群等着灌开水的娃娃都笑了起来,我的脸顿时烧了起来,比喔红布还要红么……

  掌柜走过来了,这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戴着一顶雪白雪白的回坊帽,用浓浓的坊上土语讥讽着我:崽娃子,甭逞能了,等你能喋五个饦饦馍时,再来扯风箱吧。

  说话间,他手还没闲着,一手扶着壶把,另一手提着热水瓶,身子一侧,壶嘴嘴喷出一股细细的流星弧线,开水一滴不洒地,准准地,灌进了暖水瓶中……

  比四川老成都茶馆里茶艺员的表演还要精彩三分么。

  娃娃们依次排队都打滿了自已热水瓶开水,分分钱硬币在洋瓷碗里“乒乓”乱响,一会儿,就堆了大半碗了。

  又有一位穿着花布褂褂的大嫂过来打开水,递上了二分钱和一把水壶,当掌柜滴,並没有停下手上活,而是拿眼角轻轻一撇,脸上堆出了笑容~:额说他娜娜呀,你这可是八磅水壶,得加一分钱么。大嫂有点不好意思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分钢蹦补上了。

  这才是“买家不如卖家精”么,谁谁都不傻么。

  小小的茶摊外头,还拉了一长溜遮阳棚,棚底下放着三张黑漆油亮四方桌,桌前木櫈櫈上坐着几个喝茶人,旁边还有一个卖回坊蒸肉的摊摊,二毛五一盘蒸肉还带一个夾饼,你香香的吃下去,再美美的给嗓子眼里灌下一气子黄盈盈新疆砖茶,“嘿嘿”!,美滴你给个县太爷都不干了。

  “嘚嘚嘚”,一阵阵吆马车的声音传来;

  原来是乡下的菜农进城送大白菜来了,茶摊旁边就是一家国营菜店,菜农们把大白菜摆在了用水泥板板垒成的貨架上,先给牲口拌好饲料,然后蹲在菜店边上吃开“晌午”饭了。

  从灰不几几麻布褡裢里取出黄澄澄的玉米饼,香香的吃了起来;

  留着山羊胡子的茶摊掌柜看到这一切,从四方桌上提起圆圆的白瓷茶壶,沏进了滚烫滚烫的大叶茶,一手托着四个晶莹透亮的茶碗,放在菜农面前,关心的说:光吃干滴咋行呢?来!喝一碗“煎火”的茶么。

  几个菜农誠惶诚恐的站了起来,连连摆手:俺们不渴,俺们不渴……

  掌柜很大气滴摆摆手说:你们给俺坊上送菜辛苦,这茶不要钱,不够,再续么。

  然后大踏步向茶摊走去……

  啊!

  这就是五十年代麻家十字街景图呀,多么淳朴实在的坊上民风么,它犹如春风一般,

  在这钟鼓楼下,轻轻吹拂着~

  吹拂着……

  编辑:岁月凝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