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如剪花如染
徐宝泉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冯延巳,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一阕只有三十四个字的《归自谣》,将人之视觉空间无限扩大,将士子佳人的柔情蜜意极尽抒发,更将大段的空白及言外之意留给后人揣摩。他词中展现出的闲情逸致和文采气息,正是在继承花间词传统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也较大地影响了北宋的词人,为北宋词坛开一代新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道:“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原来,世人所公认的宋词之美艳,却有南唐词人的一份功劳。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这明媚灿烂的春景,大境柔情,立时给人带来一份豁然开朗的愉悦。
词之上片,若说是闺中女子所见,倒不如说是词人代闺中女子立言。只有词人有这份境界开阔高远的雅致和灵感,词人的生命是与山水灵气融结在一起的。若不然,怎会有如此畅达的自然流露。在词人看来,一草一木,皆可含情立意,寄怀深远。正是那山那水承载着词人的生命理想,词人的精神气质又得益于灵秀山水的陶冶,其词才更显得超尘脱俗。
清新亮丽的江畔,远山近水,层层叠叠,环环弯弯,蓬蓬远春。更有轻风拂柳、鲜花飘香,群莺软语,人在画中游。
兴致正浓之际,又见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山花树木皆被天公妙笔涂染了一层金黄。
置身于此,本应是欣喜若狂,物我相忘,放纵和恣意地去拥抱春天。而接下来的下片,“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却是相反。眼前蓬勃的生机,在闺中女子眼里却成了恼人的怨景,撩动了她的情怀,勾起了满腔的幽怨。眼前的山光水媚、骄柳花俏,“世事人情不争闹,桃李春风自主张”,哪里懂得人之期盼和牵念,着实令人妒忌。又可奈它不解人意,难为知音,心中所想无人与语。这才是:落落寡合空悲切,一任泪流毁容妆。
此时,一个妩媚多情、惹人爱怜、有情有意、善感多变的女子形象,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也让人洞悉了她孤寂、怨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痛苦的内心世界。
爱情的唯美与忧伤,在这些情感丰富细腻的痴情女子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一个女子在孤身独处之时,半开半掩着房门,那是一种向往、一种衷情、一种留恋、一种奢望,是一种相思企盼的状态。透过这种状态,不难让人猜想,她伤情并未绝情,失望并未绝望,分明暗示着留有余地,在等待,内心深处总是希冀着那扇房门一下子完全打开,意中人就会活灵活现地飘然来到自己面前。
看来,人一生中是不能缺少爱的,人生的旅程多半是寂寞的。所以,每个人都在情不自禁地寻找另外一个人,彼此依靠。
冯延巳的《归自谣》,上下片采取大反差的表现手法,用明媚灿烂的艳艳春景,反衬悲哀寂寂的幽怨愁情,收到了双倍的感染效果。这就是词人的高妙之处,这就是思想艺术与情感倾向、还有景与情的完美交融,这就是一阕好词赋予我们的美感与享受。
编辑:向日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