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战争时期援越抗美老兵,建设时期艰苦创业者崔世俊
(下集)
(二)上京九铁路当项目长
向吉铁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本该崔世俊这位老同志回机关上班轻松一下,可这时正好赶上修建京九铁路(北京—九龙)项目上场,处党委决定让崔世俊副处长去京九线项目当项目长,带领原向吉线大部分人员,再加上处里给增补的人员和设备,于1991年上场到了江西省泰和县境内项目工地。
京九铁路局指挥部给我们四处分配10公里施工管区,其中有6座小隧道,一座长隧道,老营盘隧道全长2808米,大桥4座,还有部分涵洞和路基工程,由于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本处管区通车不挡道,崔世俊副处长适时组织动员教育,组织副项目长江金迁、范方其、项目总工程师马栋等领导,认真研究施工方案,进行倒排工期,针对老营盘隧道的隧道长,排烟难,石质差,工期紧,(当时被称之为全线的咽喉控制工程之一),项目部方案安排,计划分五个工作面施工,即进口、出口二个工作面,1#、2#、3#斜井三个工作面,在工作面多,需要的施工队伍和设备多,崔世俊副处长组织项目部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当时的一段负责进口段和1#、2#斜井,二段负责出口段和3#斜井。
机运一公司、二公司负责隧道的出碴任务。建筑段负责大、中、小桥和涵洞及路基工程。
左三:项目长崔世俊,右三:副项目长江金迁,
右二:一段项目负责人董家富
左二:项目长崔世俊,左一:时任处团委书记:谭小网
右二:二段项目负责人许年生等在现场检查工作。
中:项目长崔世俊,左:机运一公司经理:石万忠,
右:机运二公司经理:查成龙
当时的一段项目负责人是段长张义华,副职董家富同志,二段项目负责人是许年生同志,建筑段项目负责人是闫吉顺同志,各段还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等。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崔世俊副处长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多次进行动员教育,一次次的掀起大干高潮,适时进行总结表彰,大大的调动了职工的大干积极性。
正值施工到高峰时,老营盘隧道施工进度告急,因为隧道出现了大塌方,施工进度一度受阻,隧道面临铺轨挡道的风险。这时,经处领导研究,处机关先后组织几批工作组,时任处长王义兴同志亲自带队,到老营盘隧道现场协助搞施工组织指挥。
按照王处长和处项目长崔世俊等领导的分工,工作组成员处纪委副书记关洪林等同志分在老营盘隧道进口,副项目长范方其、时任安全科副科长的张开喜等同志被分到出口,还有局工作组总工程师薛继连和劳资处处长宋勤宽同志都在出口。
王义兴处长作为处工作组的组长,他既要参与项目部重大方案的决策,又要关注重点工程老营盘隧道抢坍方施工,经常到隧道检查,还要关注建筑段的桥、涵和路基等工程施工,每天都是“马不停蹄”轮换的奔走在施工现场,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来,并督促整改结果。
老营盘隧道出口段工程由二段负责施工,隧道出现的大塌方就在这个口。当时,洞内拱部纵向坍塌30多米,坍体高度达20多米,该工作面掘进被迫停止,施工队伍只能在后面作衬砌。
段项目负责人许年生,技术主管付常新,按照处指挥部的要求,组织职工和民工队,在这个时候,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抢坍方,尽快通过坍方地段,恢复正常的掘进。崔世俊副处长要求二段,以主要精力投入到抢战坍方施工中,但延进口方向正面掘进不能停。此时,负责抢坍方施工的是二段七队带领一个民工队。所谓“抢坍方”并不是只将坍塌体全部清除。当时的施工方法是:在坍塌体上沿纵向打超潜导管,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结松散体,还要在坍塌体顶部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结松散体,再一点一点的掏挖上弧轮廓,中间保留核心土,并及时立钢支撑,形成网状,再喷射砼,形成初期支护,每向前推进几米,马上作二次衬砌形成拱圈,循序推进。这样施工,工序多,成本高,施工进度慢,但能够保证稳步推进,是万无一失的施工方案。二段七队带领民工队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向前推进施工,前后整整用了三个月时间,才通过坍方地段。在抢坍方的同时,延进口方向隧道掌子面保持了正常掘进,后方中槽开挖、拱部和边墙衬砌施工保持正常推进。整个隧道出口施工现场工作面多、作业人员多、施工设备也多。隧道内地下水非常丰富,积水快,多台抽水机不停的抽水,接力排放到洞外,洞内道路上还是有半米深的水。洞内采用的是无轨运输,机运一公司多台运输车和装载机行驶在洞内,大干场面真是热火朝天。
右:处党委书记黄德煜,左:项目长崔世俊等领导
在检查抢坍方段超潜小导管施工
负责进口施工的一段,也不同程度的遇到过多次小坍方,一段项目负责人段长张义华、副职董家富、技术主管鹿长金和工作组人员一道,认真搞好现场的施工组织指挥,干部昼夜轮流值班,一次次的度过难关。
有一次,2#斜井正洞掌子面刚放完炮,等排烟过后,机运二公司工班长马培亮同志,拿着手电筒跟随电工、安全员先进洞,他顺着左侧边部查看爆破效果和道路情况,突然左侧一块大石头坍塌下来,正砸在马培亮身上,当场将马培亮砸倒在地,这时、王义兴处长,崔世俊副处长等领导和众工友,以最快速度赶到出事现场进行抢救,很遗憾,马培亮同志光荣牺牲了,多好的工班长,多好的战友,每次放完炮,为了查检险情,他总是第一个先进洞,就这样,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场的王义兴处长,崔世俊副处长等领导和工友们,都流出了悲伤的眼泪,马培亮的妻子和孩子,没有了丈夫和爸爸,个个悲痛欲绝……
经过大家的艰苦奋战,老营盘隧道按照工期提前贯通。我还记得,在召开老营盘隧道通车祝捷大会上,铁道部文工团还派了演出团进行现场慰问演出。我印象最深的是,歌唱家孙悦就在老营盘隧道出口场地为职工们演唱了《祝你平安》,江西吉安电视台还进行了拍摄和采访。
崔世俊副处长,为了加快全管区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在一段、二段、建筑段、机运一公司、机运二公司开展劳动竞赛,在组织大干的热潮中,施工任务日保旬,旬保月,月月超额完成任务。
崔世俊副处长对项目部领导进行明确分工,副项目长江金迁、范方其、项目总工马栋等领导,按照分工每天深入到各个单位的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一但发现问题,及时给现场人员指出,并监督整改效果。
项目长崔世俊,项目总工马栋等领导在老营盘隧道工地检查工作
负责小隧道和大、中、小桥以及涵洞、路基施工的建筑段,也不示弱,他们担负施工的工程有:隧道四座计1210双线成洞米;涵洞八座计463横延米;路基工程7707米,按照崔世俊项目长的要求,段项目负责人闫吉顺、技术主管杨宪发,经常组织职工进行动员教育,月月组织大干,克服了施工中的重重困难,保证月月超额完成任务,由他们负责的施工管区按照工期,都是提前完成任务。
建筑段段长孙学云和建筑段项目管理人员在大桥工地
建筑段项目负责人:闫吉顺
建筑段项目负责人:闫吉顺同志在通车祝捷大会上代表发言
京九铁路四处10 公里施工管区任务的胜利完成,火车顺利通过这段管区,付出了崔世俊这位项目长和王义兴处长等领导们的多少辛苦操劳,浸透职工们的辛勤和汗水。
京九铁路项目从单价和资金到位情况,都会比向吉线项目好一些,但崔世俊副处长还是号召大家注意开源节流,严格按照处财务规定要求,严格控制发放工资和资金,虽然项目上有钱,但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的并不高,当时有些职工有些不理解,说崔处长太扣了。不仅如此,他还教育职工们对材料使用、民工费开支等方面注意节约,争取为处“大本营”多交点钱回去。
京九铁路项目最后完工,处项目部先后向处机关上交款项5000多万元,这还是延续当时在向吉铁路最初从处财务拿去的5000元起家,逐步壮大,逐步滚动发展,逐步积累,才有了最后的良好经济效益,因此说,崔世俊副处长是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者,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由于崔世俊副处长是技术干部出身,他特别重视抓好工程质量,从策划、施工每个过程控制入手,充分发挥项目部和各段技术人员作用,严把质量关,最后四处10公里管区被评为免验工程,京九铁路十六局管段荣获“鲁班奖工程”殊荣,其中包括有四处的十公里管区。
右一:处长王义兴等领导在检查路基工程
免验工程,鲁班奖工程。
崔世俊同志几十年来,一向是对党忠诚,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幸福生活,感恩和拥护党的领导。
他光明磊落,从不背地议论别人或有意整人,有事当面说,公事公办。
他为人忠厚,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他当领导,属下人在他身边工作,从不会感到紧张,他对谁都是给人感觉很亲切,即便是别人有了不对的地方,他几句幽默风趣笑话,就能达到教育效果。
他廉洁自律,不循私情,不谋私利,两袖清风,他先后在向吉线、京九线当项目长,有权,项目上也有钱,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从来没有安排自己的亲属在自己的项目上干工程。他也从来不亲手占钱的事,不贪公家的便宜。在项目上,有些包工头想给他“表示、表示”,他都是一次、一次的谢绝。
他谦虚谨慎,做人低调,他是60年代的老牌儿大学生,在部队、改工后在企业,都是稀有的人才,但他在任何人面前都是谦虚谨慎,从来不炫耀自己,反而是热心的帮助别人。
他多次被处、局、总公司评优秀共产党员,还被铁道部评为“火车头标兵”。崔世俊同志光荣在党56年,是为党无私奉献的56年,是勤奋工作的56年,今年7月1日,全党庆祝建党100年,党组织给他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家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他深有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培养,感谢党的好领导,我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成为早期的大学生,有今天这样地位,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我真诚的感谢共产党,我将永远跟党走,我虽然年事已高,也要为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教育好子孙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党的恩情,为党、为人民多作有益的事。我要安度晚年,少给子孙添麻烦,少给组织添麻烦,做一名正能量老人”。
崔世俊同志被铁道部评为“火车头标兵”
党组织给崔世俊同志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崔世俊老领导和他的老伴金婚照
现在崔世俊老领导早已退休,有国家给老两口发的退休金,足够他们用,感谢党的好领导,感谢国家好政策。其家人儿女们都很有出息,个个都是事业有成。老两口现如今四世同堂,儿孙们都很孝顺,老人家非常幸福,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崔世俊与老伴和子孙们的全家福
作者:张开喜
作者简介:
张开喜(铁道兵文化网编辑网名:开门见喜),籍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一九七三年一月参军,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九八零年一月毕业于长沙铁道兵学院。在部队期间,先后在13师65团2营7连(后来部队整编为11师54团4营14连)曾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
一九八四年,随部队集体转业到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第四工程处,先后担任过施工队书记、处纪委办主任干事、人事科主任干事、安全科副科长、企业管理部部长。
退休后先后考取并晋升为国家注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证》、《审核员证》、《高级审核员证》,从事认证审核工作10年。后来又考取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合格供应商”《评审员证》,从事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评审工作5年。
其本人兴趣爱好,写作,2020年写出的一本书《放牛娃出山之路》,先后在铁道兵文化网、今日头条、新华网等媒体连载发表,去年到现在创作的作品共173个,先后在美篇、铁道兵文化网等媒体发表,其中有42个作品在今日头条发表,有25个作品在新华网发表。
张开喜从2020年开始投入公益事业,一是创作, 写文章发表;二是在铁道兵文化网作编辑,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公益活动。
全集完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由崔世俊,闫吉顺提供。
编辑:向日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