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解放军报‖胸怀宏图闯“禁区”报刊文选
作者:梅梓祥
发布日期:2024-11-26
浏览:

  

解放军报‖胸怀宏图闯“禁区”报刊文选
 

  梅梓祥导读:

  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由铁道兵承建,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由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与中国中铁建设。

  第一期工程834公里,铁道兵第10师、第7师担负施工任务。其中,第10师分别于1959年、1962年、1974年三次上青藏高原;1975年3月,第7师开赴高原。英雄无畏的指战员挑战高原缺氧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于1979年国庆节前夕完成铁路修建任务,全线贯通。

  青藏铁路工程的重难点主要是关角隧道、盐湖筑路、风火山冻土试验。铁路通车前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青海日报》等军内外媒体曾先后做过大量的报道,尤其是对攻难克艰的项目重点宣传,为英雄铁道兵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树碑立传。

  岁月流逝,近半个世纪过去,当年生龙活虎的铁道兵,如今垂垂老矣,有的已陆续离开人世。只有那些泛黄的旧报纸,高原逶迤的铁路,还在诉说着英雄们旷世的艰辛与流血流汗也流泪的无私奉献。

  今天推介1979年2月11日《解放军报》刊发的通讯“风火山尖兵连”。

图片

图片

  胸怀宏图闯“禁区”

  ——记“风火山尖刀连”

  青藏铁路要穿过的风火山,海拔四千七百多米,属于多年冻土地区,一米多深的表土下面,就是很厚的冰层。为了解决这段铁路的设计、施工问题,八九三五〇部队十三连指战员配合科研单位,在这里进行试验,为四个现代化闯开了高原“禁区”。

  风火山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多变,“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在气温最高的七八月间,夜里温度仍在冰点以下。一九七五年初,十三连接受试验工程任务时,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会上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规划,像春风一样吹遍了风雪高原,吹开了每个干部战士的心扉。党支部组织全连学习讨论,干部战士深情地叙说着毛主席、周总理对修建青藏铁路的亲切关怀和祖国人民对铁道兵战士的殷切期望,热烈地谈论着风火山试验工程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增进各族人民团结和巩固国防的重大意义。每个同志的心像燃烧的烈火,决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图片

  铁道兵第7师进行永冻层桥梁施工试验,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风火山严重缺氧,大部分同志头疼、头晕、心慌气短、食欲减退、指甲凹陷,每个人的面部都被强烈的紫外线晒脱了几层皮。新战士王开业由于强烈的高山反应,身体支撑不住,被强迫送下山,住进医院。他未等病好,就爬上一辆拉物资的卡车,在风雪中走了三天,来到山上。但他仍站不住脚,又再次被送下山。他又一次返回风火山时,一下车就病倒了。医生给他办好下山住院手续,连长为他准备了车,战友们把他的背包送到车上,可他说啥也不肯离开这里,含着泪水对大家说:“把我留下吧,让我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尽到我的心,出上一分力量。在这里干不了重活,为同志们看看家、扫扫地也行。”他每天拄着棍子跟同志们一起到工地,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战胜了高山反应,甩开膀子,投入了火热的战斗。

  在这里吃饭也成了一道难关。连队刚上山时,一次煮了二十四斤米的饭,这在平常还不够一个排吃一顿,可这回全连吃了一天,还剩下一小盆。由于吃不下饭,身体消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连平均每人体重下降七点二公斤。连长、指导员、司务长很着急,他们和炊事班一起,经过反复试验,在这雪线以上的地方生出了豆芽,做出了豆腐。他们千方百计改善伙食,增进大家的食欲。

  十三连干部战士在恶劣的环境面前豪迈地说:“昂首挺胸风火山,身居‘禁区’不畏难,颗颗红心向着党,誓为四化作贡献。”一天中午,二排刚挖好矩形涵基坑,只等拼装基础预制块,可是暴露在强烈阳光下的冰层,很快融化了。如不及时排水,就会坍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这时,共产党员刘德造、周志友和共青团员李建豪带头跳进基坑,用脸盆、水桶向外排水。他们站在齐膝深的冰水里,两腿冻得麻木也全然不顾,与全排同志一起苦战,抢救了基坑,拼装好基础,争取了时间,加快了工程进度。

图片

  1976年8月,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前排左1)来到风火山试验场,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攻克高原冻土地带铁路施工难关。

  风火山试验工程与一般地区施工大不相同,它的主要矛盾是多年冻土的“热融”和“冻胀”问题。十三连的同志在初次铺砌路基护坡草皮时,由于不了解多年冻土地段的客观规律,仍旧按照过去的老办法施工,结果护坡草皮坍塌,只好返工重干。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干部战士,大家感到不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研究技术,要完成工程任务是不可能的。于是,党支部请设计院、科研所的科技人员给干部战士上课。他们从草皮护坡为什么会坍塌、为什么有些地段的路基、工程基础会变形等实际问题出发,学习多年冻土的形成、内部结构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了解、掌握“热融”和“冻胀”的科学道理。有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同志,还找来有关研究冻土地质地理、建筑工程与材料等科技资料,进行自学。党支部还把全连二十四名文盲战士集中起来办夜校,一边学文化,一边学科学。

  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他们掌握了这个地区“热融”和“冻胀”的客观规律。每年四月间气温回升,地表开始融化,到九月初融化深到一米五左右。热融造成路基边坡塌滑,建筑物基础下沉。到了冬季,深厚的地下冰层不断发展,促使地表像发面馒头一样膨胀起来。但由于地下冻层构造成分不同,冻胀高度不等,路基和建筑物就被顶裂、抗开,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为了解决“热融”和“冻胀”的影响问题,全连干部战士积极配合有关科研单位,改变施工方法,进行科学处置,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全连干部战士胸怀四个现代化,焕发出冲天干劲,再加上学习科学文化,钻研施工技术,如虎添翼,工效成倍增长。四排担负备片石任务,指标一再突破,超过定额七倍。十二班负责铲草皮,由于山上的草根深,切割起来劳动强度大,定额每人每天四平方米。十二班的战士积极革新工具,改进施工方法,创造了平均每人每天四十五平方米的先进纪录。

  一九七七年,十三连完成试验工程任务下山后,由于高原反应,有不少同志出现异常症状。在上级领导亲切关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大部分同志恢复了健康。接着,他们又投入了修建机械化石碴场的任务。当时天寒地冻,冻土坚硬如铁。修空车道要挖掉一个小山头,机械干不动,二排长便带领四十名同志连续奋战两个月,硬是靠抡大锤打钢钎掀掉了山头。接着他们又修建了一座能容纳三百七十立方道碴的储碴仓。全连大干六个月,胜利完成筹建碴场的任务。

  十三连干部战士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圆满完成了艰巨的试验工程任务,为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作出了应有贡献。最近铁道兵党委授予该连以“风火山尖兵连”的光荣称号。

  王征周玉成王吉江白天氛

  (原载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一日《解放军报》)

图片

       担负试验施工的铁道兵第10师50团13连被铁道兵授予“风火山尖兵连”光荣称号。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