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老同学丁戈平父亲在炮师当政委,母亲在商业局当局长,在当时哪个年代,父母都是当领导,还是值得同学们羡慕的。丁戈平从不傲慢,和同学们相处都很好,给我的感觉,有素质有涵养。
今年8月8号是丁戈平老母亲91岁生日。上一次,一场梦写了三篇文章,丁政委已经走了多年,而刘巧苓阿姨身体还好,我想通过丁戈平老同学在网络上对刘阿姨进行采访宣传,为后人们留下宝贵精神财产,要让后人们知道,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工作上百倍努力,人生才能获得成功。得到她同意后,她一周后提供4张纸的回忆录。
她从十四岁上班到57岁才离开领导岗位,一生中经历很多,她从一位普通的女工入伍到部队得到了锻炼,又上了名校,成了一位直正的高材生,一直奋战在司法战线上,担任着领导职务,在厅级岗位上退休,真是了不起。
我,天津市人,生于1930年8月8日。14岁小学毕业。经熟人介绍进入日本东京开发的第六棉纺织厂做工,分配在整理车间,家在城的西南角,工厂在城外的空旷野郊,每天上下班要耗费三个多小时。早晨天不亮就要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母亲为了担心我的安全,每天都送我到村头,每晚都到村头接我。无论刮大风还是下大雨,我从来没有迟到早退。
1945年小鬼子投降,国家收回了工厂,由中国人管理工厂,我们仍然继续在工厂上班,还解决临时休息的地方。
1948年底天津解放,下班不在排队搜身。工厂还组织了工会,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组织了歌咏队、话剧队,我记得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淮海战役大合唱,大家再不愁眉苦脸,而是嘻嘻哈哈,争先恐后的要求加入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初,抗美援朝开始,国家号召青年入伍,保家卫国。我在1月20日报名参军,后来被选送到北京第6炮兵学校学习。半年后分配到华北炮兵政治部青年科任办事员,当时任副排级。
1952年11月份,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刚从朝鲜回国的炮兵41团丁文寇同志,相处一段时间相互印象还好,1953年2月份结婚,1954年4月份生了第1个女儿丁涛并怀了第2胎。
1954年,部队精简女兵,很多女兵退出现役,成为丈夫的随军家属。我当时不愿意当家属,向丈夫提出我的意愿,要去学习。丈夫通情达理答应了我的要求,并表示孩子由家中老人照应。1954年,我考入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速成班学习。
1957年我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在我7年的学习时间里,丈夫从来没有打扰我,我安心学习,当时考试都保持前五名。他和老人带着两个孩子随部換防,安排孩子上幼儿园托儿所。对此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公 ,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与丈夫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家庭非常和谐,充满着幸福。
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但因老公部队在蚌埠,所以我直接到蚌埠法院工作,在蚌埠法院工作七年。
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公检法被冲击,我就调到丈夫部队所在地泗阳县交通局工作任秘书,不久调到县商业局工作,担任副局长。后来又分别调整到法院任副局长和司法局任副局长。
1981年随丈夫调到南京,被安排到南京市司法局公证律师处任处长。1983年任副局长,1985年到退休年龄,因工作需要又留任两年,1987年正式退休。
因部队的特殊性,调动工作频繁,不管在哪个单位,哪种工作,我都尽心尽责,做到早上班迟下班,团结班子一班人,完成上级交给的各样工作。因此,我也经常受到上级的各种表彰和奖励。
参军前在天津在第六棉纺厂工作,后改为天津玻璃纤维厂(前排左3人为刘巧苓)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层次,被部队选送到速成学校学习,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与原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副院长祝铭山都是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7年同学分别40周年座谈会合影留念
上图所示:泗阳商业局副局长调泗阳司法局任副局长时和商业局负责人在一起合影
上图所示:从泗阳司法局调入南京司法局时和泗阳司法局负责人在一起送别合影
深入基层体察民情
几十年后老同学相聚上海(上图左一刘巧苓老院长)
幸福一家人合影
编辑:岁月凝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