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越过秦岭是巴山(6)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8-26
浏览:

 

作者 史锡腾(老史)
 

记襄渝铁路建设中的铁道兵汽车兵

        6.汽车营四连诞生记

 

作者与李恒昌连长在车场
 

       我从323医院出院时,二师汽车营四连已经正式成立,连队也从西安整体搬迁到了石泉。原来,在新调来的55位司机开着55台新车执行着紧张的运输任务之际,二师汽车营四连也在紧锣密鼓的组建之中。

        1970年7月上旬,由越南回国的九团高射机枪连没有随大部队进山,他们暂时留在了西安财经学院,经过学习整编,整个连队成建制地改编成了铁道兵二师汽车营四连。当时高射机枪连的指导员王光海同志留在四连担任首任指导员,原来的师直汽车连李恒昌副连长调过来当连长,高机连的原副连长龚志春同志留在四连继续担任副连长。九团高机连还有些干部被交流到其它连队,也有些干部后来陆续从其它连队调过来,副指导员张继飞同志就是后来从七团高机连调过来的。这样做,都是为了加强领导班子中的技术力量。经过将近两个多月时间的整训和调整,一支新的连队诞生了。

        不久,从各个汽车连调来的司机们也回归新成立的连队,并打乱原来的临时编制重新分配到各个班排,由新成立的汽车四连统一领导。原高机连当时9个班,每个班才5个人,加上连队干部、勤杂人员、炊事员在内一共也才50几个人。现在从外单位调来50多位司机,30多位修理人员,连队一下子就扩大到100多人,人员增加了一倍多。原高机连的战友们对此又高兴又若有所失:高兴的是将来可以开上汽车了,失落的是,原来的班长、副班长都下位了,所有班领导职务一律由有技术的老兵担任。

        连队成立后,立即由西安搬石泉县,石泉中学里驻扎的部队彻底大换班:原六团汽车连已经移驻安康恒口,新住进来的是从西安财经学院搬过来的汽车营二连和四连。可能正是学校放暑假期间,两个连队都暂时住在教室里,新营房正在加紧搭盖。学校后面的操场已经成了二连的车场,我们四连的车场则被安排在中学斜对面的县体育场内。

 

 

作者在石泉汉江大桥上留影 背后是当时的石泉县城

 

        前面介绍过,汉江由汉中方向一路向东流过来,在茶镇、石泉之间穿过一个峡谷,流向改为南偏东方向,从石泉县城穿城而过。不过当时的石泉县城仅局限于汉江北岸,南岸只有一座座青葱的山岭,连公路都没有。铁一局五处的建设者正在那里炸山劈石,修建阳安线铁路及石泉火车站。县城建立在东北岸一座纺锤形的小山包上,比南边的汉江水面高出很多,东西方向狭长,两头有古老的城门,一部分城墙还保存得比较完好。城中的街道巷陌虽然比较狭窄,但倒也纵横交错,有一次我居然在这些巷子里走迷了路。街上的建筑比较低矮,但古色古香,看上去已经经历过漫长的历史沧桑,是历代居民居住和经商的地方。街上有百货商店,副食品店,日杂、餐馆、影院、照相馆应有尽有,倒也十分繁华。县委和县政府是一座三层楼的黑灰色楼房,高高耸立于这个小山包的北坡,山坡用片石砌着整齐的护坡,上边形成了一条较宽敞的街道,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坡下一个面积较大的广场,它被南边的护坡和北边的围墙围着,这就是县体育场。从我们汽车四连进驻石泉起,这里就成了我们连队的新车场。不过体育场的大门不在护坡这一边,而是在紧挨北边汉白公路通过的那一边。这条铺着砂石路面的汉白公路紧贴着体育场的围墙擦过,它东去安康,西连西万公路前往西安和汉中,本来就是一条十分繁忙的交通要道,现在由于襄渝铁路、阳安铁路和石泉水电站的建设,这条路上的车辆更是日夜穿梭不息,路面上总是灰尘扑面、喇叭震天。这条公路两侧,已经陆续修建楼房,开设商店,发展农贸市场,医院、车站、文化馆、学校等企事业机构都搬到这条路上来了。以前老街上的繁荣已经逐步向这里转移,虽然现在这里只是一条穿城公路,还未形成一条像样的大街,但也已经比老街上还繁华。越过公路再往东走百多米,石泉中学也在路边,与县体育场斜对门。不过它坐落在对面的山坡上,要进大门,还要爬上一个几十米长的大坡才行。

 

作者身后坡上的大楼是石泉县政府大楼


        不知道是因为我住院后车已经有人顶上去开了,还是因为连里领导有心照顾我,回来后便再没有要我继续开车,而是要我当了材料员。所谓材料员,就是汽车配件和各种消耗品的管理员。
        在各个汽车连队里,车场都有一个管理机构,叫车场管理站,一般有四大员在其中工作,他们分别是站长、统表员、材料员和油料员。站长负责连里所有的车辆动态,如每天有多少车辆状态完好,有多少车辆有故障在修,有多少车辆在路上跑,有多少车辆在家待命可以派出……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要守在车场,对一台台出去的车和回来的车进行例行检查,确认有无故障。若没有重大故障,报给连首长明天安排上路继续完成任务,否则就要安排修理人员进行维修保养;统表员则负责统计每天的进出场车辆数,在场维修车辆数,到月底则要把各台单车和全连车辆的完好率、出勤率、故障率、耗油量、吨公里数等数据统计出来,并上报上级管理机关;材料员负责管理好各种配件和材料,统计单车的材料消耗,负责提交下一期的配件采购计划,有时还要负责出去领取和采购配件;油料员的工作与材料员相似,只不过他所管的物资是油料。
        这一套班子都是由战士担任,其中站长都是由开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担任。他们一般都应该住在车场,以便每天车辆回场,随时随地都能照应得到。从此时开始,我便离开了驾驶员的行列,在车场生活了整整4年。
        除了车场管理人员,还有一个修理排也住在车场。修理排中主要人员是汽车修理工,此外还有电工、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油漆工……由于我们是柴油车连队,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工种,叫油泵校验工。他们的任务是用精密仪器来校正柴油泵,以免喷油嘴磨损了后喷油量不准使车辆动力下降。以前大街上经常看到柴油车尾部冒着黑烟,就是因为喷油嘴严重磨损造成的。这是一件很精密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更是因为部队几乎没有柴油车,所以特地将师修理连的程乐平和张新汉调过来负责这一工作。当然,其他修理人员也都掌握着车辆修理的高超技术,他们也是从各团汽车连抽调过来的。
        石泉县体育场不仅仅是个体育场,同时也是县里唯一的一个大型文化广场。在它的西头有一个很大的舞台,舞台两边都有一个两层楼的翅膀,楼上楼下几个大小不同的房间大概是舞台化妆室、小会议室和存放文娱体育用品的保管室、仓库,也有两间房住着体育场的工作人员。现在除了北边楼上他们自己居住的房间外,其余的都给了我们连队。南边两层住的是修理排,北边靠舞台的楼上楼下两间是我们管理站居住。楼下住着站长胡年松和油料员李进芬,他们都是1965年的老兵,楼上住着统表员潘水清和担任材料员的我,两人都是1968年的武汉兵。
        进了体育场大门,以门为起点给体育场画一条平分线,西面靠近舞台的这半边广场基本上是留给县里使用,县里的老百姓经常到这里来参加各项活动,一个灯光篮球场(有时也当排球场),经常有各级篮球比赛在这里举行;有时县里开大会,省里文艺团体前来慰问,都是围绕着这个舞台进行。而大门东边的另一半就给了我们连做了车场。
        车场占了体育场院子里大约一半的面积,我回去时,这部分地面都已经填满了卵石和沙子。从门边开始,可以一溜停三排车辆,占了这半边面积的大约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靠近院子顶头的地方,则用竹子和芦席搭了几个棚子,分别是修理排的电工房、保养间和一台用芦席棚遮挡着的工程车,里面有车床、台钻及一些钳工工具。在电工房和停车位之间还有一间破破烂烂、四面没有窗户的芦席棚,这就是连队给我搭的材料室。就为了这件不顺眼的破芦席棚,后来我还斗着胆子与连长李恒昌吵了一架。
        我们平时工作主要就在这个院子里,上班时到材料室清理配件,核对账目,下发物资,休息就回到舞台旁的房间里。一日三餐则有修理排的战友到石泉中学的院子里打过来,在舞台上分发给各人,然后就蹲在舞台边,一边看人家打球,一边端着盘子和饭碗吃饭。一旦连里有统一的集体活动,我们就要留下一人值班,其余的战士都要整队前往石泉中学连队前的空地上集中。

 

石泉水电站鸟瞰


        那时有车的司机没日没夜地在路上奔跑,不开车的战士也在连队忙于学习和训练。
        学习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民军队的纪律性。从国外荒山野洼中乍一回来,来到了人口众多的城镇之中,自由度高了,语言也通了,加上学校里满眼都是少男少女,有些人难免有点思想长毛,自然需要不时地敲打敲打。连长李恒昌不仅是个专业技术熟练的干部,而且做思想工作的水平也十分了得。记得他经常面对坐得整整齐齐的战士们,进行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演讲:
        “……我们现在再不是住在深山野哇里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解放军的形象!有些人随随便便的游击习气未改,走到哪里不管有没有人,掏出那玩意就干……”说着,他还形象地做了个小便的动作,惹得下面的战士们一阵哈哈大笑。
“还有些人,见到姑娘们连路都走不动了,一双眼睛就像探照灯似地跟着别人移动……”说到这里,他发现了目标:“你们看,你们看!你们的眼睛又看到哪里去啦?”
        原来有几个虽谈不上花枝招展,却也青春靓丽、吸人眼球的女同学正好从这里经过,大家的目光就像接到了一个什么统一的命令,“刷”的一声,都跟着扫过去了。被他这么一说,大家脸上一红,又爆发出一片欢乐的笑声。
        ……

 


汽车营四连部分干部战士合影 前排右一李恒昌连长


        当然,比起学习来,新司机的培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接着营里就成立了汽训队,以最简单、最高效的方法来培训新司机。
        可能是运输任务太紧张了,等不得营里汽训队的成立,连队就摸索着进行了一次速成法培训。他们在迫切希望早日开上车的高机连老兵中挑选了一批学员,安排了一台车对他们进行专门训练。战友赵发秀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白天,我们在石泉汉江河滩上苦练踩离合器、挂档、起步、换档、刹车、打方向。车能开动了,就驾着车在宽阔的河滩上狂奔,练会车,还练超车。教练也十分开放,只要把握住不撞车就行。我们那个兴奋劲,觉得比什么还过瘾,根本没想到以后会不会出事故,会不会死,会不会伤。晚上,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学机械理论、交通规则,不时还聆听师傅们发表惊险的行车感受和自我吹嘘。不到一个月,经过连长的考核,我们五个聪明的高机枪手破格过关。连长还夸张地说:
        “你们天生就是当汽车兵的料,带了十几年徒弟,就属你们最棒!明天由副指导员带队组成一支慢车队去跑跑西安!”
军令如山。第二天在师傅们的保驾下,五个敢死队员无比兴奋地上了岗,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一名马路杀手,其中当然有我赵发秀一个,铁二师历史上第一个慢车队就此诞生。
        石泉至西安两百多公里,我们越过平河梁、月河梁、爬过秦岭主峰,在拥挤的车流中居然只用了五天就跑了一个来回,付出的代价是刮刮碰碰不断,擦伤了三辆崭新昂贵的五十铃。好在人员没有受伤,我自己也一路顺利,人完好无损。这次首航,可谓是傻人有傻福,带队副指导员不懂技术,品不出个中的惊险,我们被骄傲和兴趣所鼓舞,早把危险置之度外,而师傅们虽然一路上都为我们捏着几把汗,但心脏还算健康,总算带着我们熬回来了。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后,我们很快加入了快车队的行列,每天翻山越岭,与大家一起完成运输任务。

 

张继飞副指导员和战友赵发秀(左)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