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信息聚焦 > 联系我们
父爱如山,怀念敬爱的爸爸
作者:张业彪
发布日期:2022-04-23
浏览:

  有一个词,专为父亲而定,那叫坚强。有一种感动,只为父亲动容,那叫胸怀。爸爸的一生,平凡而光荣!

  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深沉的爱,那就是父爱。父爱没有体贴的温馨话语,但是能给我们山一样的依靠。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以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生命里今生今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上图戎装照是55年,西装照是95年的父亲两张照片(摘录八五三同学会,总编从培国先生等编著的《黑水白山之间》大型画册。下图是父亲简历。

  姐姐在泗洪县大王庄新四军四师旧址参观留影。

  室内几张照片,是几位九旅首长的合影。

  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将军。抗日名将,驰骋江淮,逐鹿中原,献身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臂章。

  父亲1941年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利用弹棉花走街串巷之便,为地下党组织收集情报。42年由中共党员潘体明(文革前泗洪县水利局局长)做介绍人参加中国共产党,经泗南县管镇区党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区委书记王坤(文革前上海市外贸局局长)为爸爸举行了入党宣誓,从此正式走上革命道路,为推翻压在穷苦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英勇斗争,为争取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努力奋斗。在地方当过村长和农会主任,43年9月於泗南县青阳镇参加新四军,转战江淮大地。照片是四九年父亲任合肥军管会市区纠察队队长时和两位战友在合肥留影。也是父亲留下的第一张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戴过的八一五星帽徽。

  父亲佩带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父亲参加渡江战役胜利后获得纪念奖章。

  解放华中南获得纪念奖章。

  皖北军区,安徽军区司令员,安徽省政府主席,曾希圣将军。

  51年父亲是华野皖北军区警备团机炮连副连长,荣获三等功,立功证书。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一九五二年父亲所在部队编入铁道兵十一师在师长孔令甫将军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任十一师三十二团一连连长。历时两年1954年春回国。这张照片是入朝前全家合影,爸爸妈妈和大姐,两个哥哥。

  父亲佩带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

  荣获抗美援朝和平鸽纪念章。

  荣获国家政协频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父亲参加十一师首届党代会代表证。

  父亲非常孝敬爷爷奶奶,在部队不怎样用钱,经常寄钱给爷爷。这张汇款单是五五年元旦寄给爷爷的。

  父亲生活一直很勤俭,不喝酒不吸烟,艰苦朴素。爷爷奶奶六十年代在三分场和我们一起生活过,奶奶很快被宝清老姑接去。爷爷六四年春天回苏北老家和叔叔一起生活。记的70年大姐,姐夫下放二队,妈妈跟大姐去了,我在上中学。那时奶奶来了和爷爷陪我念书生活,做饭炒菜是爷爷,他老人家很会做菜。爷爷七一年二月份病故,住院期间叔叔陪护一阵,后爸爸请假陪爷爷走完最后一程。安葬当天爸爸领着姐夫和我们兄弟三人为爷爷叩首默哀。可能是七二年,奶奶在宝清也故去,七三年父亲恢复工作后带车去宝清请回奶奶棺木和爷爷合葬,我们哥四个和爸爸再次叩首默哀悼念爷爷奶奶。那时清明没有假,但爸爸每年清明都去为爷爷奶奶扫墓,一直到九六年没有间断过,爸爸后来脑血栓后遗症造成腿脚不便再就没有去过。

  父亲部队入朝参战回国后,参加了地质部为铁道兵干部举办的地质地貌堪探,土壤结构组成的速成班学习。获得毕业纪念章。

  54年回国后,爸爸所在部队即参加了黎湛铁路建设和鹰厦铁路建设。照片是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父亲被授上尉军衔。55年农历八月十四本人在福建永安市页川镇出生,大名张业彪(业彪是爸爸团长肖松林伯伯取的意为小老虎),小名叫抗美。届时铁道兵改制,五五编制,一个师5个团,一个团5个连,爸爸任52团1连连长,后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一一部队二支队一连。

  贡川的会清挢,听大姐讲,她当时在镇上小学读书,每次放学都是好几个排长轮流去接她,放学后做完作业还帮妈妈做些家务,有时还抱着我哄我玩,还时常背着我去会清桥上玩耍看桥下流水。

  56年父亲转业前的免冠照,精神帅气。

  父亲转业时证件免冠照,威武英俊。

  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员。

  这本铁路工程技术规程是父亲回国后参加黎湛铁路和鹰厦铁路建设施工时用过的。

  我的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善于学习很爱动脑,不管上级交给什么任务他都能圆满完成,深得各级领导赏识。五七年至五九年连续三年荣获东总局长王景坤签名的先进模范奖状,(可惜纸质奖状文革中丢失)。爸爸还是虎饶县、宝清县人大代表。五八年爸爸得了“出血热”病,当时医生都没见过这种病束手无策。杨培君书记(老红军,铁道兵后勤部副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知道后,下令一定要治好。在领导关心下,医生们的努力下,爸爸的病治好了。也是那年妈妈得了严重胃病,为了能让爸爸大展身手,干好工作,当好生产建设的排头兵。又是杨培君书记特批妈妈百分之百细粮,这是农场的特殊照顾,为了感谢组织,感谢首长的关怀,爸爸更是竭尽全力加倍努力的工作,使老三队生产更上一层楼,被称为火箭队。毛主席说过: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不知何因,私下有些人在收集爸爸言行,要把他打成右派。这时一位出身革命军人的转业教员吴守仁先生,当时是分场小学校长。他仗义执言,列举爸爸工作生产中先进事实,一心一意抓生产多打粮,作风过硬生活俭朴,以身作则联糸群众的好干部,怎么会是右派。楞把这些人怼的哑口无言,不了了知。还是这位吴老师,文革中从总场文教办下放到二分场二队,那时大姐,姐夫也下放到二队,我和妈妈随大姐一家生活。七零年寒假,一天妈妈领着我去吴老师家玩,吴老师和阿姨非常热情,和妈妈聊家常,还说了许多宽慰我们的话,吴老师看我穿的棉鞋有些破旧,让阿姨去买来一双新棉鞋送给我,我当时特别感动。临走时吴老师送我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小说,遗憾的是我悟性不够,只当小说看了,没有理解老师的深意和书中意义,而且这本有意义的珍贵礼物没能保存下来,我对不起吴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辜负了吴老师的期望。今天想说,感恩吴老师吴叔叔!请您原谅我的不敬。

  尊敬的吴守仁先生。我心中忘不掉和敬重的好老师好长辈。

  父亲荣获国防部颁发的解放奖章证书免冠照。

  这枚条形章下面的奖章文革丢失。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奖章。

  这是五七年三月宝清县兵役局在册的预备役军官证书。

  这是转业证内页,记录父亲参军后的简历。以及立功记录:立过二等功,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53年12月25日,毛主席接见铁兵司令王震将军,为铁道兵机关报提字:铁道兵。

  铁道兵司令兼政治委员,农垦部长,王震上将。中央军委夸奖抗美援朝,铁道兵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对铁道兵全体指战员的最高赞誉!

  铁道兵第三师(代)师长,老红军黄振荣大校55年冬就奉王震司令员命令到黑龙江宝清一线所属地域东,西,再向北到大和镇进行了详细堪察,将第一手资料和报告交给王震部长。是北大荒建设第一人,垦荒英雄第一人,北大荒的后代要永远记住他怀念他。

  今天的小滨桥。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样清,景色依旧,路比原来宽多了。少时桥下小滨河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摸鱼抓虾,打水漂……

  小河静静树留影,蓝天散云随风移。小滨河依旧美丽动人!(滨桥,礼堂照片,老同学王居海提供)谢谢居海。

  56年春父亲跟随铁道兵三师代师长黄振荣大校,从福建驻地直接奔赴黑龙江宝清县地域开发建设北大荒。在距宝清东北方五十公里处建设八五二场老场部钢铁镇。秋天奉黄师长命令随8511大队大队长陈希祥少校渡过哈蚂通河到小滨河西北五里多处选址建设二分场场部。爸爸任8511大队生产股长,场部建好以后兼任老三队队长。大队长陈希祥伯伯任二分场首任场长兼书记,老红军王朝吉叔叔和徐俊生叔叔任副场长。爸爸59年秋任副场长主管生产,陈希祥伯伯调任597农场任党委书记,苟景山叔叔接任二分场党委书记。爸爸这年秋天因陈伯伯调走,秋收繁忙失去一次去农垦部学习的机会,非常遗憾。

  二分场第一个大礼堂大门朝东,门上五角星,左侧八五三,右侧二分场,下面大字俱乐部。大门进去左侧是分场电影队,队长老孔,姐夫李连仲放映员。右侧是分场邮局,负责任朱文元。门前照片上这个人就是61年后姐夫李连仲。(照片姐夫提供)

  一九五六年秋至六零年秋/六四年至七二年父亲一直在二分场工作生活。这是现在的大礼堂,七零年以前的老礼堂,留给我许多记忆和故事。

  奖章和证书63年父亲在三分场任场长时才收到,证章齐全。

  奖章上部一枚条形章文革丢失。

  二分场的小滨桥,南北大路是国道,南通八五二,迎春,宝清。北通红旗岭,饶河,建三江。

  小滨河水渠,河水从山上来。远处的山林是小兴安岭山脉的完达山。

  那年我还没记事,大姐讲我们五八年春天离开宝清来到二分场,住在办公室后边第一幢土坯墙草房,和东边第二家陈希祥伯伯家隔邻居,第一家是苟景山叔叔家。西边是马海水叔叔家……后边一幢东边第一家是王朝吉叔叔家,徐俊生叔叔家……听妈妈讲,那几年爸爸到预三师(总场)开会,都是骑马去的,当过兵就是利害,爸爸没有当过骑兵,还骑马跑二十里多里路去开会,心里真是佩服爸爸。哒哒的马蹄声,我仿佛看到骑着快马的爸爸高大威武的身影。

  五九年的我已经开始记事啦,和陈伯伯家第三个小孩叫京生还有他小弟等邻居小孩一起玩耍,有一次分场打猎队捉了两只小黑熊装在木笼里,摆在大路边供路人观看。我和京生等一块到大路那去看,哎呀,小黑熊皮毛黑油油的真好看,小眼睛贼亮贼亮的。京生小弟伸手想去模它,没曾想手被小黑熊㖭了一下,小弟弟疼的大哭起来我们赶紧看他的手,小手掌掉了一块皮嫩肉红红的,证实了传说中的熊舌头有刺,好长时间我们都没兴趣去看小黑熊了。在家里我和爸爸做过一种游戏,就是爸爸躺在床上,支起双腿,让我靠在他双腿骑在肚子上,爸爸伸出双手,让我双脚各踩一只手当油门和刹车,我自己端着双手左右摇摆当方向盘,玩开汽车的游戏,没想到这儿时的游戏竞成了我成年后唯一谋生的崇高职业。图是59年爸爸参加预三师第三届党代会的纸质代表证。

  六零年秋收结束后,父亲调任预三团(三分场任场长)。任职几年中,父亲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每天带把扁头铁锹整天跑地号。六个生产队的每块地他熟记在胸,他好像没有星期天,白天很难见到他,爸爸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在他们集体领导下,全场上下一个心思谋生产,创高产,三分场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连续获得粮豆产量,上缴利润位居八五三榜首。每当听到领导同事夸奖“大胡子虽是大老粗,搞生产确实有一套”。心里为有这样一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爸爸,感到骄傲自豪。他还季节性地拉一车农产品到县城宝清,换回农场工人家属需要的生活用品,很受大家的欢迎。每年麦收和秋收还给生产劳动中的先进个人和车组发物资和现金奖励。六四年麦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锣鼓队随场领导到三队麦收现场,在田间向先进机组发放奖金,给模范个人戴上大红花。极大的鼓舞了干部职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和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十月,张汉荣书记到三分场和爸爸祥细交谈一次,中午妈妈做的米饭,陈良全书记家阿姨做的菜端到三分场场办,总场书记和三分场场长,书记一起吃的两家饭。最终爸爸同意汉荣书记的决定,重回二分场为八五三守好南大门。当时汉荣书记要求当年摘掉亏损帽,一年以后打翻身仗。爸爸立下军令状,爸爸和张汉荣书记商量后同意爸爸带三名连长,一名财会去二分场。六五年双收结束后,经全体财会人员计算数据显示,不但摘掉亏损帽而且还有盈利,大家都不敢相信。随之总场派出财经科付科长张明珠一行到二分场再次核算,数据真实可靠。六五年二分场打了生产翻身仗,而且还盈利了。爸爸实现了对汉荣书记的承诺,一年就打了翻身仗功不可没。张明珠叔叔后调二分场任副场长分管财经。照片是56年转业前的张汉荣书记,56年秋奉黄师长令带领机耕大队建设三分场,是三分场首任场长兼党委书记。

  到三分场以后,我和左右邻居一般大小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打闹,带领小朋友们打游击,捉特务,过家家,好不热闹。在场部附近疯来疯去,爸爸知道后啥也没说,很快送我到分场小学交给了一年级班主住武老师让我上学念书。老师是一位女同志,当时三十来岁短发,听说是当兵出身,上课时很严肃,也很有威严,但不像其它老师,从来没有体罚过我们,大家都喜欢武老师。我那时年龄小整天傻乎乎的,啥也听不懂,算术语文作业不会写,都是同桌刘东生替我写的(他哥哥是空军飞行学员转业的,叫刘才)。开窍以后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是班级学习委员,三年级就当了少先队中队长。63年一天上午上课时间,有同学老看窗外,我也不由自主向窗外看去,发现是毛梦礼校长陪着爸爸等人来到学校,身材高大的爸爸走到单杠旁,只见他双脚一欠,双手握住单杠,向上一拉一条腿跨上单杠转了一圈,我当时看傻了,没想到爸爸还会玩单杠,真厉害,我好佩服爸爸。看来大老粗的爸爸对教育也很关心哦。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爸爸曾经和我说过,他非常想念和感激一位老红军的知识分子,当时是爸爸的教导员,他非常喜欢朴实耿直的爸爸,时常指点爸爸学习文化,政治和工作方法,不断地指导。经过教导员的传、帮、带,使爸爸在政治觉悟,文化水平,政策观念都大有提高。所以爸爸干什么都比较刻苦认真,在实践中不断求的进步,没有因文化低而耽误工作。深得领导信任。八五三的小清河美景。

  62年的我和爷爷在家门口拍的,严肃的表情像个小大人吧。

  63年父亲参加第四届党代会,结束后党委委员们的合影。

  这是照片截图,左边是总场场长马继常伯伯,右边戴帽子的是三分场场长爸爸张善培。

  我们的父辈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一心为公。我眼中的父亲一直都穿着打补丁的衣裤,军装都洗的泛白,但干净整洁。父亲有一套藏兰色的中山装,只是每次到总局开会时才穿,是当时八五三最好的裁缝邴师傅做的,听懂行的人讲是毛料子布做的很光滑,拎在手里滑滑软软的挺沉的。六十年代场长们都配备一支手枪,可能是54式,我八九岁时偷偷从箱子里拿出来看过,我的手握不过来,俩个手端着感觉有二三斤重。文革前统一上交总场武装部了。我听爸爸讲过,秋天一次傍晚,爸爸从离场部近二十里的六队跑完地号,沿着排水渠回来,突然发现一只成年大黑熊在看着他,爸爸停下脚握紧扁头铁锹也看着黑熊,没有慌张,只有僵持对峙。过了几分钟大黑熊慢腾腾的走了,爸爸松了口气继续往家走。爸爸讲遇到狗熊不要慌张,不要喊叫,更不能跑,狗熊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的。我感觉到爸爸最大的嗜好就是工作就是跑地号,扁头锹是他的武器,田间有地堵了,用它挖开泄水,哪里漏水就用它铲土围上,万一遇到危险它的用场就更大。六五年麦收结束后,一次爸爸去总局开会,几天后爸爸回来送给我一本战斗故事小说“战火中的青春”,我高兴极了,非常兴奋,一做完作业,我就迫不及待打开战斗小说看起来。我从小就崇拜英雄,爸爸工作忙,他也没时间给我讲故事。所以一到星期天,我就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像岳飞传,杨家将,薛仁贵征东等等。他还讲过抗战时期四师师长彭雪枫的故事,讲他能文会武,那时四师办过拂晓报,小剧社,活跃战士们的生活,还会排兵打仗。大家不知道吧,我爷爷36年以前曾在彭师长部队当过后勤兵,是负责釆购和管理生活的司务长。37年老家奶奶生病历害传来,爷爷请假回家探望。家里有爸爸,叔叔,三个姑姑和奶奶共六人,老姑才两岁不到,生活极端困苦,房无片瓦,地无一垅爸爸老大才十几岁就当雇工,爷爷回到家难以分身,为了养家糊口久未归队,后部队转移河南等地。爷爷也就回归到农村老百姓的生活。解放后,爷爷曾作为抗属代表去南京省政府参加过劳模大会。我爷爷认识字他看的书是竖版繁体字,但从没见过他写字。爷爷祖上是山东一带的捻军,是反清朝政府太平天国的一个分支,后被清军围剿兵败,后人分落在苏皖和巴蜀一带。家传一把一米六长的铁柄大刀,五八年大炼钢,让叔叔交上去炼钢,真是太可惜了。爷爷当过兵的事,那个年代离开部队没及时回去,是不敢讲的,否则轻者掉队,重者逃兵要挨整受罪的。黑白照片——继五六年铁道兵开发建设北大荒后,五八年十万官兵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号令,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在顶风冒雪挺进荒园!

  六六年爸爸参加社教运动,任工作队队长在萝北县江滨农场时的照片。

  六六年夏天,英雄刘英俊烈士部队指导员,班长来场作英雄事迹报告会。班主任徐颖老师安排我和同学李淑兰为解放军献花戴红领巾,感到很光荣。文革分场改为革委会,爸爸依旧管全场生产。六八年以后靠边站,在四队和六队劳动。七零年夏一天放学回家,开门看到两年没见的爸爸,一下楞住了。爸爸清瘦精神还好,我们互相注视着好久,爸爸眼露欣喜告诉我,爷爷有事去了,有人通知了他回来给我做午饭。爸爸没做过饭,做了棒子面糊糊,我们吃的很香很香,和爸爸分手时,我情不自禁双手抱住爸爸的腰,感受到爸爸宽厚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后背好温暖好幸福。

  七一年五月中学毕业和部分同学分配到六队。劳动中意外惊喜,看到爸爸也在六队劳动。每天上下班途中经常看到爸爸高大的身影。有一位双鸭山知青王大哥,是陪爸爸一起劳动的,人很友善又和霭。他会唱京剧,我时常向他请教,他不厌其烦地辅导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我好想念那位王大哥。

  有关文革中,总场造反派砸广播站,抄档案室一些机密文件泄露,有关爸爸和谭治安叔叔的情况,我向哥哥了解清楚啦。

  我做此文,这段记忆又询问了二哥,二哥他们当然也是保马伯伯的。

  马张路吴,马张大家知道的。路是政治处主任路连山,吴是机务付场长吴信达。

  文革前,八五三就已向总局输送多位分场级干部到各农场任职。这些叔叔伯伯我也都知道。特别是张克发场长每次和爸爸相见时,显的非常尊重非常客气,因为辈份爸爸长他二辈,克字还比我们小一辈。

  七三年,长达五年之久的政治严寒终于过去,迎来了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爸爸出来工作了,去新建五分场当顾问,是个闲职,恢复了党员身份,干部待遇。文革中一人受害,株连全家,我十四岁还被管制劳动一个多月。爸爸在我的要求下八月底去找了袁团长,开出调令我进了工厂。七四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去新建五分场看爸爸,他的宿舍干净整齐,被子叠的方方正正,白色床单一尘不染,我要帮他洗衣服,爸爸不让说,你们洗的不干净。父亲肥皂用的少衣服洗的却比我们年轻人洗的干净,大家一致称他是新建点最爱干净的人。七四年冬天,姐弟四人都请假随父亲回老家苏北探亲。当时苏北生活环境都比兵团差,“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是家乡亲友都非常高兴,尽己所能热情招待。认识了大姑二姑,认识了四个舅舅和二姨,和众多的老表兄弟姐妹。我陪爸爸走亲访友,探望战友部下,有一天中午走到一个镇子,进了路边一家,我问爸爸是不是亲戚家,得到确认,我不顾礼貌一屁股坐到地上躺下休息。爸爸见状,批评我说,这像什么样子,年纪轻轻走半天路就熊了,我们当年行军打仗全靠两条腿,有时长途奔袭一天要走几百里路。吃过午饭后我又陪着爸爸在路上……返回时新四军出身的三舅带我们从泗洪坐客车到安徽宿州地区,去拜见当年管镇区区长方正国伯伯(此时方伯伯也刚解放不久,还是担任地区专员)方伯伯和爸爸握手相拥分外激动。他们聊了好几个小时,聊了文革相互遭遇,聊到洪泽湖打游击……跟我们一起来的表哥肚子突然疼的很厉害,方伯伯说我来看看,他随及拿出一根火柴棒在表哥耳朵上找穴位,点按了几次表哥肚子不疼了,真神呵。方伯伯讲战争年代,咱共产党穷缺医少药,小病小疼都摸索着自己治。晚上方伯伯让胡玉飞叔叔(宿州地区公安局长)在军人俱乐部安排我们住下并且买好了第二天返程火车票,方伯伯事情安排的暧心又周到。舅舅知道上海王坤伯伯家,要带爸爸去看望,爸爸觉得太远又不顺路,假期有限(主要怕我们超假影响工作),和舅舅讲这次不去了,等以后吧,成了晚年爸爸一件最遗憾的事。江苏探家旅程结束了,留下好多见闻和美好的记忆。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对我们从来不会说教,全是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不断成长。他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信念坚定。他吃苦耐劳,敢挑重担,行动自觉。他心里有群众,官兵平等,素质优秀。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照片是爸爸刚出来工作时,经过文革的沧桑,五年没有工作的爸爸略显疲惫,照片是兄弟三,陪同爸爸合影留念。

  我这个人特别念家,一有机会就回五分场。我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种感觉,特别踏实满足,温暖幸福。那年冬天大雪封路,也档不住我回家的心,晚上夜班要等七八个小时,我徒步回五分场,过了三分场三队往后越走越难,大雪没过大腿我走4个小时到家,爸妈埋怨我这样天还回来,但是表情掩不住二老的欣喜。我陪爸妈吃完午饭边休息边和爸妈聊天,一点半以后又是4个小时返回总场,吃过晚饭直接上班,这两腿是回老家跟爸爸天天走亲访友练出来了,关健是精神,斗志,毅力和不服输的劲头练出来,能吃苦,不惧困难。还有一次刚到修配厂,那会也是老想回家。74年妈妈还住二队姐姐家,人口多了,粮食有点紧张。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在粮站买了一袋面粉(50斤),吃完晚饭我扛起面粉徒步走到三分场场部八里路,又向南往二分场三队走四里路有条沟,扛着面跨不过去,我就看准沟那边有草和软土的地方,双手拎起面袋使劲扔过去,跳过大沟又扛起面走到三队向西到二队大姐家,这一段有几里路记不清了。这是我扛50斤东西走的最远一次路,受益颇多,没有忘记。照片是75年夏天和爸妈在家里所拍,唯一的一张与爸妈的合影!

  这是爸爸他们工作组完成任务后合影留念。左起五营一连老师杨淑平,副教导员朱宜安,爸爸张善培,机务参谋王化伦,青年干事曹有勇。

  75年五分场场部建好,我们家搬到五分场,这是冬天姐姐,姐夫,兄弟三人和爸爸合影(记不清为什么妈妈没在)。

  几年的顾问生活,父亲百无聊赖,他实在难熬这种清闲,去管局找到老领导张汉荣叔叔,张书记看到爸爸这种状况,答应调爸爸去笔架山劳改农场当场长,说和八五三通个气。八五三知道后不放爸爸,说八五三要建机械化7分场,留下爸爸。面对调出八五三是升职,留下则是恢复文革前职务,爸爸没有犹豫选则留在八五三,因为他心里太热爱这片土地。五六秋开始建二分场,60年秋调三分场,64年秋又回二分场。文革无端被剥夺了五年的工作权力,他内心有多痛苦多无奈。七三年到五分场当顾问,这三个分场哪块地没留下他的脚印,哪块地没有倾注爸爸的心血。……随及八五三成立了开荒办,爸爸任主任。我下班后去爸爸那几次,看到一间办公室,一张行军床,一名助手王叔叔。又过起了单身生活,每天食堂排队打饭,边开荒边筹建7分场。七八年冬天参加指挥了别拉洪河水利大会战,住帐蓬大火炉的野外生活,爸爸不陌生。白天冒风雪严寒检验工程质量和进度,夜晚查看帐蓬看大家休息没有,屋里暖不暖和。我们车间民兵排长姚永生作为修理工参加了水利大会战。会战结束回来后姚永生跟我说,真佩服你爸爸,工作作风真棒,说话办事雷历风行,解决问题立竿见影。当时工地上浪费粮食现象挺多,一些领导说了几次没有效果,结果老爷子知道后,每到吃饭时间挨个帐篷察看,发现扔馒头的,也不说话,拣起吹吹直接吃掉,这以后再也没有人丢馒头浪费粮食了。这就是我的父亲,曾经的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已融化在血液里。伟人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七九年7分场建成,当年任场长的爸爸。工作起来仍然劲头十足,精神饱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七分场党委书记李文礼(上海知青,曾任团副政委,青年才俊)和父亲搭档,因工作上原因,让一位对他心生恶念的无知青年自制炸药包,凌晨炸毁了小李书记住所后墙,导制夫妻二人不同程度受伤,一时间七分场人心惶恐。分场武装部长赵二连拿一枝56式半自动步枪放在我们家,派出所所长陈希斌将手枪交给爸爸防身,那天我在家,看到爸爸拿起手枪,稀里哗拉就拆开又装上看看枪说用不上,我不怕群众老百姓,明天我就开着门睡觉,不用防什么。手枪当时就还给陈所长,半自动第二天让我们送还武装部。爸爸处事不惊,让派出所出面配合上级部门调查处理此事。后小李书记两口子返城回上海了,他回去给父亲来过一封长信,内容就不知道啦。

  粮食喜获丰收,参加劳动的老兵满脸喜悦,内心的高兴难以言表。他依旧坐不住办公室,还是喜欢下连队跑地号,不过不是11轮,而是坐212下连队看地号看庄稼。

  爸爸离休后,获总局颁发的北大荒功勋奖章。

  离休以后参加红兴隆管局笫五次老干部代表大会。和八五三众多战友,同事及带队领导合影。

  农垦老部长王震副总理八五年又一次来八五三视察。在八五三期间,爸爸等老兵受到老部长的亲切接见。

  爸爸,和姐姐与众多老兵,干部,先进模范,小红花艺术团小演员和王震部长合影留念。

  左站立第一人身穿警服是大姐张业兰,坐的第二排第五人爸爸张善培。我真羡慕大姐,我想我要是老大多好,六三年夏天王部长视察过三分场,大姐也在场,王部长说过,北大荒二代都工作了,我们后继有人啦。

  父亲於八一年离休,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照片是八七年父亲回江苏为我调动工作,途经北京在天文馆和哥哥侄子合影。回到江苏联系工作期间,陪爸爸到陡湖边上的黄冈乡,是爷爷的娘家,看望黄姓老表。吃完饭下午,爸爸带我到湖上去玩,正好有一竹排,我和爸爸上了竹排我有点站不稳,爸爸也不管我,拿起竹篙撑起竹排走起来,我是旱鸭子还是有点害怕。怱然听爸爸大喊鬼子来了,快辙!竹篙越撑越快,竹排也快了起来。想必此刻爸爸想到了当年洪泽湖上与鬼子周旋打游击的往事。

  九一年初夏,爸爸到太湖黑龙江农垦疗养院休养,我和爸爸在疗养院合影留念。爸爸在盱眙住了十几天,我和爸爸朝夕相处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这是九八年四月份,我当时在北京陪孩子在北大附中读书,一天接到业锋哥电话,爸妈和大姐姐夫要回泗洪,哥哥忙请不下假,给我拿了二千元去八五三接二老送他们回泗洪。我记住哥哥嘱咐来到八五三接父母,离开了爸爸艰苦奋斗,生活了四十二年的八五三,来去匆匆没有和叔叔宝清姑姑告别,十分遗憾非常抱歉。在牡丹江火车站换乘时要过天桥,此时爸爸因脑血栓后遗症行走困难,我背起父亲过铁路走天桥,背后的爸爸一直在说谢谢谢谢。我说爸爸您腿脚不方便,儿子背您是应该的,跟我还客气什么,爸爸反尔说那也太麻烦了。我的父亲工作雷历风行,任劳任怨,竭尽全力。唯独生活上不愿给组织和任何人添麻烦,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爸爸一生工作忙碌,妈妈身体不好时,一直是姐姐在照顾。特别是父亲退休后,二老年龄大了,生活上全是姐姐,姐夫二人精心照料。父亲回到泗洪后得知新疆回来一位老战友李小娥,是43年入伍后参加苏皖边区抗大分校学习的同期学员,很想去看她,终因行走困难而没能成行。照片是泗洪县大王庄新四军四师旅长韦国清将军旧居。

  九九年夏天,父亲急性尿潴留,我和姐夫急忙打车送爸爸到县人民医院检查,是前列線增生造成的,需要住院手术。因父亲有近三十年糖尿疗病史,该病不宜手术,愈合难。泗洪外科主任不敢做,最后请来他老师,江苏省第二把刀徐州医学院谢教授来执刀。手术非常成功,当时姐夫也六十岁了,家里还有外孙念书,还要和姐姐一起照顾年迈的妈妈。我自当仁不让,有幸在医院陪护照顾父亲两个多月,每天晚上近在只咫,天天可以陪着父亲,交流聊天,回忆怀旧,不厌其烦为父亲翻身擦洗,洗洗涮涮……心无旁骛。那一阵子内心安静,踏实,平和,在这种情况下和父亲朝夕相处,心里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滿足感和高兴,四十多年了,终有一次照顾爸爸的机会。每天早上,姐姐让外甥小兵換我回家,吃上可口的饭菜,然后睡上一觉。我一直不胖,四十多岁体重一直在126斤左右,父亲出院后我曾称过体重132斤,长了6斤肉。父亲术后第二天,北京二哥请下假风尘扑扑赶来,到泗洪没有吃饭就赶到医院看望爸爸。回家吃过晚饭以后又到医院执意换下我,短短的几天假哥哥一直在医院看护爸爸。大姐,姐夫三个孩子也是忙里忙外,天天如此。

  二千零一年五月十一日中午,我跟老板马总在南京办事,吃完午饭接到大姐电话,哽咽的声音让我感到情况不好(三月份大姐就告诉我爸爸住院了,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加之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经全面检查,多种疾病严重损坏了了爸爸的身体,肝肾功能衰竭。四月份我曾请假回泗洪看望一直昏睡的爸爸,陪了爸爸一天,时而昏睡时而清酲。第二天早晨爸爸清醒了,我问爸爸早上想吃啥,爸爸说想吃豆腐脑,我到医院院外早摊上买了一份豆腐脑,喂爸爸一份豆腐脑都吃完了,我心稍安。和爸爸说我上午要回淮安工地,爸爸没说啥问了我一句,你小哥来啦,我说小哥城建单位工作忙不好请假。外甥晓兵来了,我恋恋不舍离开爸爸去上班了)。姐姐哭泣着说爸爸一直昏睡,最终确症是恼出血,年龄大了,内部多个器官衰竭,医院已报病危了。我赶紧和老板请假,下午三点以后马不停蹄奔淮安,此刻真是归心似箭。从南京出来四十分钟到淮安盱眙境内,劈雳咔察一阵雷声下起了大雨,我哎呀一声说不好,老板问怎么了,我讲中午接姐姐电话,父亲病危,这雷声大雨,我爸爸走了。顿时车内没了声音,只听车轮沙沙。到了淮安已经四点半,赶不上客车了,我开着老板的车走泗阳城,到洋河镇向西南抄近路往泗洪赶去。六点半到泗洪城医院已下班了我直接将车开到姐姐家,推开门家里一片安静,全家老小还沉静在悲伤之中,看到妈妈我双手拉住妈妈的手,妈妈看着我说,你爸爸走了…………二哥请假赶来了。火化前的追思会,大姑家两个表哥,表姐来了(没敢告诉老家的大姑和二姑),大舅家表哥表弟,三舅家表哥表妹,老舅家表弟都来了。盱眙县政协委员,兴隆乡中心小学校长,江苏省书法家魏继志先生来了,他不仅为众多花圈写悼词,还挥毫泼墨为父亲写了两副挽联:“革命终生从军建场,身经百战手垦千荒。伟绩丰功照日月!~忠贞一世爱党利民,心系三中胸怀四化。高风亮节壮山河!”衷心感谢魏先生。二哥岳父,老亲家,老革命,原国家水泥局局长丁伯伯也请二哥带来他的悼念和挽联。感谢丁伯伯。——爸爸您走了,您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在儿女的脑中。爸爸您走了,却把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您的小儿子。爸爸感觉到了吗,我想您,我们大家想您。“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滿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怀念父亲!家人与爸爸在一起的照片,留给子孙永久的回忆和思念。感恩爸爸!

  爸爸和叔叔兄弟俩合影。这是爸爸和叔叔第二张照片,第一张我见过,也是这个样子,只不过那张是50年代夏天,爸爸没戴帽子身穿便装的合影,几次搬家又经文革找不到了。

  六六年姐夫和大哥都去参加社教运动,大哥和总场陆德副场长一个工作队去青年农场,姐夫和爸爸一个工作队去江滨农场。这是父子三人在江滨农场合影。

  八十年代,大姐,姐夫。大外㽒女李晓凌女婿陈建国,大侄张晓越二侄张卫东和爸妈七分场合影。

  爸爸妈妈和大孙子张晓越合影。

  爸妈和三孙子张湛。

  爸妈和四孙子张晗。

  大姐,姐夫,大嫂和爸妈合影。

  大姐,姐夫和外㽒李小兵,媳妇吴亚君与爸爸妈妈合影。

  九二年爸爸抱着大重孙女张琪。

  九三年爸爸抱着大重外孙陈宇彤。

  白鸽为蓝天歌唱,鲜花在大地绽放。说不尽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写不完对父亲的无尽怀想。

  感恩父母!愿天堂的父母静好安祥。

  编辑:岁月凝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