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小山村的村民赶上了好年头。
在农村,秋天是最让人心动的季节。秋天,对农家百姓来说,那就是希望,就是收获。2019年,小山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这年的丰收,也不全在于风调雨顺的原因,还有井网灌溉配套工程所发挥的作用。
在2018年,小山村80%的重点地块就实现了机井覆盖网格化,2019年开始得到了有效地利用。
上级将喷灌机分发到小山村,交由村大队管理,免费供村民使用。大型智能喷灌机的应用,作为一种抗旱的补充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块一般性的干旱问题。这种大型喷灌机,自动行走,自动铺设管线,自动掌控喷灌浸润程度。若遇无风天,它的喷灌直径可达近百米。而且,喷洒均匀,省时、省力、省水,效果好。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全部土地的抗旱问题,却能保证小山村80%的重点地块,达到稳产保收。
都说是三春不如一秋忙,这于农家来说,真是一点也不假。尤其是过了秋分,各种小零粮陆续上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收获的回报。
农家生活,看似平淡,却有着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夫妻荷锄并肩,形影相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这般有规律地渡过。
而到了秋收时节,则是闻鸡而起,挑灯夜战,争分夺秒。
此时,小山村就如一个大舞台,序幕一拉开,就沸腾了。
田野里,大型收割机,挟雷裹电,滚滚向前,所过之处,横扫千军如卷席。这种大型收割机功能全,效率高,白天夜晚都能收割作业,一天收割8——10垧地的庄稼毫不费力。它在收割剥皮的同时,又能将秸秆一起粉碎,均匀地撒在田间,实现秸秆还田。如此轰轰烈烈的秋收,真是壮观。
村路上,四轮车运粮往返穿梭,尘土飞扬。那些年轻的小伙们,还在四轮车上安装一个大音箱,放到最大音量,叽咚咣当地播放着欢快的歌曲。这种丰收的喜悦,让人为之振奋。置身此间,谁都会融进这欢乐忘忧的激情中。
农家小院更是欢乐祥和,起伏连片的玉米堆,高低错落、金黄灿灿。大白鹅吃胀了嗉子,哏嘎地纵情高歌。绿头鸭美餐后,兴奋地点头哈腰,拍着翅膀哈哈大笑。农家饲养的小狗小猫,围着家人身前身后,上头扑面的亲昵。孩子们撒着欢地在玉米堆上追逐、嬉戏。这种丰收现场的真实画卷,在画室里单凭想象是画不出来的。
农家的欢乐与祥和,尽在这农事的忙碌中。
粮食上场后,就如把钱装进了保险箱,村民们并不急于脱粒,把粮卖出去。因为,这个时候,是他们最清闲的日子,只要是不急于还贷款,他们总要等到自认为价格最高时才肯出手。有的年份,一直别价到最后才出手卖粮,还真有卖上好价钱的。但是,粮食价格,并不是哪个人能够掌控的。有时等到最后出手的,收购价格反倒低了。再加上粮食在场上存放时间久了,鸡刨狗蹬,老鼠祸害,还有雨、雪天气,都会造成损失,亏的就更多了。这个时候再要卖粮,那些收购的人就会拿一把,得看人家的脸色。还要让人家数落着“庄稼人真是怪,贵了不卖,贱了卖”。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农民一年下来,就盼着、指望着打下来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根本不是什么怪不怪的问题。实际上,那些人也并不比农民大方多少。
他们的脑袋瓜子比农民转得快一点,更善于把握商机,这是事实。之所以粮食一上场,他们就老早开着大车来收粮,就是抓住了农民急于需用钱、急于还贷款的心理,比较容易通过降低等级,扣水、扣杂等进行压价,压低一分是一分。因此,这个时候,还要多长几个心眼,有的粮贩子还会在检斤过秤上做手脚。凡此种种,农民一年到头,收入得来的那点儿钱不容易啊!
如今,小山村的村民大多数人家都有了盈余,相对来说,维护自己的利益变得主动多了。同时,他们还能通过网上了解粮食价格信息,眼界也比以前开阔了,不再那么轻易地就能被粮贩子忽悠了。
小山村的村民过着一家一户的独立生活,看似平凡,却也难得。因为那份清闲、平和正是他们所期盼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相比官场和俗世上那些有身份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生活在自己的意志里。尽管他们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在天天都是农闲的日子里,村头小树林里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有闲聊的,有打扑克的,有围着看热闹的。还有三三、两两,来来去去的。也有临时串联几个人相约去喝酒的。
说起喝酒,如今在小山村可是很随便的事儿。不用事先通知请谁,也不用特意张罗准备伙食,只要有人提议,让到谁都是觉得关系不错的,都会捧场给面子。聚的就是一个乐呵、合得来、对心情。喝着自家粮食酿的酒,吃着自家小园种的菜,聊聊年景,唠唠家常,快快乐乐,实实在在。
往往就是在这喝酒闲聊的过程中,很多过日子的大事小情都得到了沟通。
讲信用是立身之本,重人缘是处世之道。小山村的村民值得一赞的,就是他们骨子里的这种善良。他们虽然没有上升到理性去认识,但是他们却最在意这事儿,把人品和门风看得很重要,在为人处世、子女婚嫁取舍、决定时,他们常将信用和人缘好坏,作为一个基本标准来鉴别和衡量。
村民们最看不起的就是不讲信用、“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的人。平时,没有人与之来往,就是这样的人家有事儿时,别人也是躲着看笑话。村民们说,这种人家是房顶开门,灶坑打井,过死门子日子。
村民们敬重的是心眼儿好,能看事儿,处人长远的人。这样的人,人缘好,受人尊重。其实,他们在意的是名声。他们认为的道理是:主动帮他人,他人也帮你。还常说“不刮春风,难下秋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看村里人家,同样是干一件事情,有人缘的和没人缘的就是不一样。
这不,正在脱粒卖粮的这家就是一个例子。不用去请哪一位,陆陆续续就有来帮忙的。有的是听到机器响主动来的,有的是在平时闲聊得知的,还有的是在喝小酒时就约定的。
说起小山村打粮、卖粮,已经不算什么大事儿了。即不用起早贪黑,也不是那么辛苦劳累。只需打一个电话联系,收粮人就会带着一台铲车,一台脱粒机,一台运粮车准时到位。从脱粒到装、卸车,都是机械作业。一般农户,5——10万的玉米脱粒,只需半天工夫就能完活。其中,用到人工的地方,也就是边边拉拉,铲车够不到的地方,往一块儿敛一敛。若说来人帮工,也就是捧个人场。
卖粮结算更是方便快捷。过完电子秤,收粮和卖粮双方,一般都是利用手机网上转款。再就是到银行或信用社办理储蓄卡。
粮食变现的这个过程,是村民最高兴的时候,也是全家人心情最好的时候。此前,所有的计划和希望,会一一得到实现。此后,又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开始在心里一一盘算着。
这个时节,小山村天高地阔,四野静悄悄。原来,那些忙碌的人们,全都轻松自在地盘坐在自家屋里的热炕头上,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儿,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幸福和生活的甜美。
你看那些轻闲自在的农家妇女们,东家走,西家串,三五个人凑到一块欢声笑语。张家长,李家短,谁家种地挣发了,谁家又买大型农机具、买了小轿车了,谁家要娶媳妇,谁家生孙子要招待吃喜了,唠起来没完没了,一聊就是一个上午,有什么新鲜事儿、蹊跷事儿很快就能传遍全村。
那些种粮大户们,猫在屋里,重复地计算着一年的收入,计算着来年的费用支出。他们上网查信息,预定种子、化肥,谈合同、找销路。在他们的眼里,总有一抹无垠的碧绿引诱着,那是农民美丽与朴实的情思,他们在文明生活的状况中,找到了对自己的鼓励和方向。他们心中期盼的,就是这种健康有序的生活。
现在生活在小山村的村民,有了党的好政策保障,有了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收入年年增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真是可喜可贺。
以前,小山村人家遇有大事小情,操办一场宴席很不容易。不但是经济条件差,还因为都是在自家安排招待,房屋狭窄,缺桌子、少凳子,餐具七拼八凑,东家借、西家借的。事完之后,又要逐一送还,损坏的、打破的,还要一一补齐谢过,诸多的不方便。好在村民们也不在乎这些,谁家办事都是如此,谁也不挑谁。倒是在相门户、结婚办喜事时,招待娘家客人还是挺讲究的。一般都是单独准备几桌规整的、像样的饭菜,先安排、打发娘家人。待到娘家客人一下桌,甚至还没走出屋门之时,早已等在门口的村邻四舍,就拖儿带女、迫不及待地一拥而入。也不论一桌固定坐几个人,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随便能挤就剂。不管礼份大小,花个三十、五十的,全家人都跟着吃席。几悠下来,风卷残云,盆干碗尽。至于老百姓说的,能不能“刷出锅来”,根本也没去多想,反正图的就是个喜气热闹,人缘旺!
现如今,小山村的村民办喜事招待客人,与十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了。生活富裕了,条件允许了,花钱走干道。在镇上找个大饭店,安排几十桌饭菜,省心省力,轻松自在。到时,再雇辆大客车,将客人一接一送,吃完买单走人。如有年纪大的、不顺道的,就用自家小轿车,单独接送一趟,既很方便,更显亲近。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出手也够大方,和城里人相比,毫不逊色。
如此操办,有面子、够气派,就是损失浪费过大。可能是因为人们平时就吃好的,喝好的,不像以前那般苛达底儿,在饭店随便吃了,反倒吃不动了,桌上的饭菜吃得没有剩得多。
小山村的人不含糊,就想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露个脸。那不,一家一家地在看着,在比着吗!
再看近几年,小山村的面貌也在大大改观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路灯照亮了整个村子,沿路两边的路台植树成行,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呢。
村民们,家家修筑宅院,砖院墙、大门垛,门垛上面粘瓷砖,瓷砖上面有门对: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
各家小院围篱种菜,生机勃勃。蔬菜成畦,菜架成行,各类蔬菜应有尽有。小园中的蔬菜,一般都是传统种法,不施化肥,吃起来益嚼不柴,味道纯正。还有李子、海棠,果实累累。
小山村的村民勤劳俭朴,过日子从来不随意花销。曾经听到一个村民说,他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动用过一分钱。
居家过日子,一个月内不花钱消费,这对于城里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在小山村,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因为,小山村本来就是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不缺吃,不缺穿,不该、不欠的平凡度日,真就不用经常花钱消费买东西。
秋末冬初,家家户户都要腌酸菜、窖土豆、冻豆包。之后,还会利用冬季天然的大冰箱,冷冻猪肉,冷冻自家饲养宰杀的鸡、鸭、鹅。同时,还把自家小园中产的各种蔬菜,一一冷冻储存。尤其是近几年,小山村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大冰柜,农家储存的蔬菜,一个冬天都吃不完。雪消冰化之后,他们就将还没有吃完的冻菜,拿进屋里装进冰柜。这样一来,又可以接续吃到小园中长出新鲜小菜。虽然谈不上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却比大棚温室里种出来的蔬菜好吃得多。就是这农家自食其力的饭菜,让人百吃不厌。
有诗赞曰:客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夕阳西下,霞光满天。放眼望去,小山村四野平展展的农田被涂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油彩,似画卷,如版图。村头,有荷锄归来的双双农人,有送小学生回家的校车。乡路上,有牧归的牛羊,牧羊犬在左右奔跑驱赶着,牧羊人坐在电动三轮车上慢悠悠地跟在后面。这时,农家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也被霞光染红了。
静静地站在夕阳的余晖里,看那即将消逝的红日,正在扩展绵延着农家的思绪与梦想,这一天天圆满的生活,演绎着生命的往复与重生。
我又想起了村民说的那句很有哲理的话,“勤扫院子,少赶集”。他们整日里像燕子垒窝一样,勤奋地侍弄着自己的小家,在简单与充实中自由快乐地生活。看来,农家的幸福生活,并不在于多么拥有,而是在于他们真实的感受。还是蒙田说得好:“普通百姓是最明智的,因为他们的明智来源于自身的需求”。
如今,农家粗茶淡饭,健康有序和闲暇自在的田园生活,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小山村的村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简介
徐宝泉,男,汉族,笔名群舆。一九五三年出生。一九七0年十二月入伍铁三师十四团,一九七三年八月入党,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到团奖励,一九七六年退伍。大学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松原市民间文学协会理事,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八年主编了吉林画报专刊《辉煌的十年》;先后出版了《查干湖畔石油人》、《草原故乡》、《结庐散记》、《乡野偶寄》散文集。
编辑:岁月凝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