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夏蕊》自序
作者 五师 雒督元
雪莲,或长在昆仑,或长在阿尔金,或长在天山,皆生于雪线。无洛阳牡丹倾国色,无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寒贫脊稀鲜美是其特色。
从军十年融于天山,见得雪莲缘在天山。进天山者,不多。睹雪线者,更少。见雪莲者,甚微。采雪莲者,凤毛麟角。冒着生命危险采得雪莲欲为家人治病,却被乡友轻易索去,这个“好人”就是我。
雪线,这是天山奇景一观。线上是雪,线下是山。山无雪而裸,雪覆山而隐。同一山坡,一线之差,面目不同。处境一别,万般皆异。雪线上一丝,天寒。雪线下一厘,地暖。寒者,白雪皑皑一片。暖者,风情万种景观。
雪线,生与死、兴与衰的分界线,缘于自然,降于世间。看到的黑白之分,左右于看不见的寒暖。气温,才是划分雪线的神仙。雪线等高之上,有一层铺天盖地的酷寒,不只有雪线上的雪山,看不见的气层空野,皆为寒之层面。
雪莲,为探究自然界寒温分界的体验,随雪线而生,在雪线生长,为雪线添彩。雪线却权然不睬雪莲心愿,随自个儿脾气暴跳,管你雪莲不雪莲。而雪莲矢志不渝,就要伴着雪线,感受自然界生物生命的灿烂。无情的摧残,令雪莲意志弥坚。艰辛的成长,让雪莲内功满满,外表灿灿。花香色艳与人赏,玉体灵丹为人药,高贵品质人敬仰。
世间有雪线,人间线更多。学途、时政、工作、仕途、生活、家庭、婚姻,一线之差,后果天壤,比比皆是。
历史发展中,人类前进中,社会变革中,难免有山崩地裂的变迁,有风狂雨骤的磨难,有战争撕杀的惨烈。随波逐浪的人们,有意志,有奋争,有拼搏,有思维,有策略,有呐喊,有触感。或以言为会,或以文成章,为集团、为家族、为个人争取生存,维护生活,追求幸福。诗歌就是人们奋进中感触最深的呐喊。是世事的记录,是心语的写照,是血凝的文字。
本人而言,最苦劲时在幼年,最劳累时在少年,磨难最多在军旅,创业拼搏壮老年。凤凰山、崛山、天山、岐山流淌着我的血汗和呐喊。零零碎碎作文,苦苦搜编为篇,是成诗歌集《雪莲夏蕊》。
书名之因,一与之前自传体散文集《蒲草春芽》相应,二为天山十年感慨最多。跨半壁江山,到边疆天山,修南疆铁路。见世界闪烁,爱祖国河山,从国事军业,为国强民富,献青春血汗,发激情呐喊,记文本行间。幽壮天山,十万大军,如蚁缘壁,炮声隆隆,战车轰呜,令山隧河桥铁龙飞,天山南北彩虹起。千军一员,不曾旷世壮举,丰功伟绩,但南疆铁路留有十年青春和热血铺就的基土渣石。人世之功,生命之骄,留在天山。与天山朝夕相处,看霞起日落,草生木长,铭记天山,喜爱天山。高深奇幽乃天山之固,名花异草为天山生灵。雪莲,是天山奉献人间的美丽,南疆铁路是铁道兵留在天山的诗篇,敢与天山比高,喜与雪莲争艳,升华了我的灵魂,催生了战士诗文。借天山奇花之名,命无名战士诗歌集书名,可谓渊源有流,顺理成章。
说来道去,明明白白:贫脊的成长环境,贫乏的文学涵养,贫庸的语言文彩,却硬闯文学弥高,横搅诗歌天地,拙作比作雪莲,小篇自诩莲蕊,皆孤花自赏,偏爱而已。但愿高手点津,亲朋播爱,蕊生正果,莲年益盛。
2021年8月19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