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6年5月夏,我被借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助勤,在报道组当新闻报道员。股长程德永介绍团首长,特别是政工首长时,说团长王琪,政委沈伯铭,政治处主任杜玉甫。杜主任是团里的老人手,河北人,沈政委从师干部科下到团里来,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还有一表人才,组织能力超强,老家浙江湖州人,性格温和,思维细腻,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在师里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首长。沈政委有一个传说,当年师里赶着要一篇稿子,师首长指定沈政委连夜赶写,师首长不惜低下身子,为其泡白糖开水,还陪其熬夜,赶天明时拿到稿子。那时的白糖为紧俏物资,普通干部是没有的,师首长能把白糖泡水给沈政委喝,为的啥,就是为了沈政委的才气,为了写作才子。这事早在师机关传为佳话。你要逮住机会,多多向沈政委好好学一学呢。我那时是新兵蛋子,对团首长情况一无所知,只有在长时间的锻炼中才能了解所有首长的个性和战斗事迹。当然如果能有机会,跟着首长学几手,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1974年底,部队从襄渝线移防青藏线时,46团驻防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防区从青海湖畔的泉吉公社向西一字排开,直接天峻县的布哈河畔,承担这一地区的路基桥梁任务。相比襄渝线的高山峻岭,大江大河,刚察草原可是算得上一马平川,虽说河流纵横,但深不过齐腰,宽不过五十米,流水潺潺,春秋之季,裸鲤逆水而上,在河中产卵,生养休息;青草如绿色的毡毯,一望无际,天地相接,辽阔无限,五彩斑爛的格桑花、太阳花竞相开放;牛羊成群结队,在草原上觅食,牧民们唱着“拉伊”(山歌),赶着牛羊群在草地上悠然放牧,呈现出一派天然图象。但是,这里的海拔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空气稀薄,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平原的三分之一强,而且紫外线强烈,皮肤长时间裸露在外,就会被烁伤,在表层凝结成血块,成为深红色或者红紫色。更厉害的是,在草原待时间长了,就会有心脏移位的严重后果,得了感冒,要是不能及时救治,那么就会造成肺水肿,短时间内可能威胁到生命。冬天的情况更为恶劣,零下30度的极寒温度,给部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面对的是生活困难,做饭夹生,锅里煮的面条外面熟了,里边生的,还是白生生的面团,壶里烧的水,看着咕碌碌滚,可是,只有六七十度,初上草原的部队很多都不大适应,因此坏了肚子,还有做饭洗脸喝的水都是就地取用,春夏秋没有问题,可是到了冬天,就成了大问题。草原没有鲜菜,全靠汽车从西宁、兰州一带向部队运输。部队长期吃不上鲜菜,好多干部战士指甲凹陷变形,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其二是文化生活只有连队自娱自乐,白天兵看兵,晚上举头看星星。可以说,部队在青藏高原面对的困难不是艰巨的施工任务,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团首长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沈政委对部队的情况了如指掌,但部队从大巴山区移防青藏高原,初来乍到,还摸不透青藏高原的脾气,为此,团首长和各级指挥员们都动了很多脑子,让部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即要完成肩负的施工任务,又要顽强的生存下来。沈政委在这种情况下是动脑子最多的首长之一。经过不断深入连队,调查了解,将所有困难归结一起,提交团党委会研究讨论,终于找到了青藏高原生存的有效方法。饭煮不熟,水烧不开,给连队配大口高压锅,冬天鲜菜吃不到,每个连队挖一口菜窖,入冬之前将从兰州西宁运输来的鲜菜放进窖里储存起来,随时食用;冬天吃不到水,要求各连必须修一个水池,里边储存冰块和积雪。这一决定让部队一直萦绕在脑际的困惑和压力烟消云散,部队的战斗力依如既往,斗志昂扬。为了解决部队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问题,沈政委指示政治处,特别是宣传股,要多与刚察县电影院联络,不管什么困难,都得要保证每个连队一个月看上一场电影,让电影里的精彩故事丰富指战员的精神世界。后来经过努力,部队又配发了电视机,让干部战士隔空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神情交流,立足草原,放眼全国!这些措施,看起来再平常不过,岂不知团首长和后勤部门的同志动了多少脑子,想了多少办法,才有这样无虑的生存条件。
高原施工,春夏秋三个季节,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到冬季,尤其到了十月中旬以后,施工就会进入冬眠期。路基施工还不要紧,但要遇到工期紧的桥梁施工那可就成了大问题。问题在哪里,冬季不能浇铸混凝土,工期迫在眉睫,强行施工会有质量不能保证的后果。浚河大桥施工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担任施工任务的四营提出,要在工期紧的情况下,进行冬季施工,但是按照施工手册要求,在极寒气候下,桥梁不得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期和质量两难情况下,四营将施工方案提到了团里,请求组织施工。作训股对此请求不置可否,在工期和质量中间,无法进行科学抉择。提到党委会上时,沈政委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新生的施工方法,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会解决一个高原冬季施工的难题,可能会给后期组织更多的冬季施工带来影响。当然工期问题好解决,给师作训科说明情况延期施工也就罢了。在工期与质量抉择的两难之际,沈政委没有冒然否决一方意见,而是提出了许多问题让参加讨论的干部,特别是技术干部发言,陈述理由,最后果断拍板在有保温措施下,冬季施工是完全可以进行的,工程质量是会得到保证的。四营方案得到批准,立即组织部队施工,在工地上支起好几口大锅,加热施工用水,又运来许多草垫子,包裹在桥墩上,日夜不断地笼几堆火,保证混凝土完全凝固。如此这般,浚河大桥工程如期完成,质量符合要求。这一施工方法,得到铁道兵部的通令嘉奖,被评为冬季施工的开创性方法。
后来德令哈巴音河大桥双孔式桥墩施工法和陕西罕东线文中沟大桥滑模施工,都有沈政委的智慧和决策,这几次新的施工方法同样都得到了兵部的肯定和表彰。由此我加深了对沈政委的印象和了解,并对他的胆略和跨行指挥感到惊叹和敬佩。
沈政委对干部管理是出了名的严厉,许多干部在闲谈中,对沈政委的管理作风多多少少都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压力。沈政委不苟言笑,说话慢声细语,做事不急不燥,但是抓工作时,却是入木三分,一丝不苟,不留情面,这让许多马大哈的干部有些吃不消,常常无地自容。过去团领导,惯常的做法是,将任务一布置,让干部放手去干,过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过问一下,至于完成情况如何,听听汇报也就完了,这种作风被一些干部全然接受,思想没有压迫感。但是沈政委往往是任务布置后,说一周半月或是一个月完成,到时检查落实,如不能按期完成,将会通报批评。有的干部习惯思维,说了也就说了,尽力完成就是,谁知道到时候首长还问不问,想不想起来呢。可是到了任务完成日,沈政委会打电话过问任务完成情况,过后还会实地查看一下,看看口头汇报和实地查看情况是否一致。更为有影响的是,在全团干部大会上,点名询问以前所布置的任务执行情况,问得一些干部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精神紧张。几次三番下来,全团干部脑中那根松驰的弦绷紧了,再也不会把团首长布置下来的任务不当回事,听之任之了,心里岂有不紧张之理。
沈政委对个别调皮干部,特别是对犯了过错的干部,批评从严,处理从宽,留有一条生路让其离开部队。许多有此经历的干部感同身受,心怀感激。但个别干部离队前心怀不满,牢骚满腹,甚至出言不逊,发泄对自己处理的不满情绪。更有甚者,回到地方还给部队写信表达不满,言词过激。对此,沈政委毫不留情,将部队处理材料寄往本人所在单位,让地方党组织了解本人在部队的政治表现及处理结果。这个干部以为回到地方,部队管理鞭长莫及,谁知部队处理材料寄回单位,从此鸦雀无声,在地方名声扫地,只有老老实实做人,不能乱说乱动了。还有一位机关干部,转业要回地方,在装车准备离开部队时,在机关大院发泄不满,说三道四,直指团首长,影响极其恶劣。沈政委得知情况后,在现场,没有批评这位转业干部一句,只让其将随身要带的行李包裹打开,让其将部队东西留下,自己的带走。当年,有些干部转业时,随身带的行李,无不都有夹带私利,化公为私的,这位干部也不例外。包装箱打开,部队物资大大小小琳琅满目,在众目睽睽灾下,一件一件被拿出来,放在包装箱外,那位转业干部见此欲哭无泪,无地自容,悻悻而归。从部队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错误行为的容忍和放纵,是对党管军队的犯罪,长此以往,部队会因此而丧失战斗力。这两件事情虽小,但影响却很大很深远,全团干部深知其中利害,犹如一把利剑,高悬在全团干部心间,为人处事也就小心谨慎的多了。我多次为沈政委的做法拍手叫好。
部队移防德令哈后,一度在部队中有一股歪风,不少战士对社会上流传的手抄本《少女之心》痴迷不悟。当连队干部将此情况反映到团里后,沈政委认为此风不可长,不能让腐朽的精神世界占领连队战士崇高的思想阵地。于是将司政后组成若干个检查小组,分头在每个连队进行查收,沈政委亲自带队,下到各连,逐班收缴,刹住了这股歪风。并命令部队,不得再次痴迷这种手抄本,若有违反,将严惩不怠。沈政委以此为契机,在部队开展了一次行政管理大检查,要求部队政工干部,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常态化地组织干部战士进行政治和文化学习,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旗帜,让先进文明的思想意识牢牢占领干部战士的精神世界,同时,要多多发挥连队图书室的作用,多组织干部战士读书读好书,让腐朽的意识在干部战士的精神世界中无隙可入。团宣传部门要多下连队,多组织正常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干部战士保持高昂的高尚的战斗精神,以顽强的斗志投入到青藏线的施工当中。至此部队文化风气一变,一个读好书,争先进的热潮在连队悄然开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由此,铁道兵部将四十六团评为行政管理先进部队。沈政委功莫大焉,居功至伟!
公元1981年8月,川北、陕南、甘南等地连降暴雨,凤县两当一带总降雨量达到383.4毫米,为常年降雨量的四倍多,8月19日到21日降雨量达142.3毫米,实属百年不遇,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嘉陵江流量在凤县境内每秒达3520立方米,为常年洪水水位的三倍半,不少地方房倒屋塌,农田冲毁,交通中断,横贯川北、陕南、甘南的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线于8月16日中断通车。在此重大灾情面前,铁道兵部命令四十六团紧急开赴甘肃两当县,完成宝成铁路抢险任务。具体任务为宝成铁路西坡车站至九号桥的抢险。全长16﹒52公里,为水害最严重区段。
当夜,团党委召开了紧急动员大会,团长卢云峰和政委沈伯铭在会上做了周密部署,从部队动员、抢险实施方案、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现场宣传鼓动等都做了精心安排。沈政委与卢团长当即分工,卢团长作为先遣部队,于8月19日摩托化开进,开赴两当凤县,沈政委作为后续部队做好后勤保障随后跟进,由此,一场宝成铁路线的抢险战斗在德令哈和凤县两当一线拉开序幕。
卢云峰团长一马当先,沈政委断后。
卢团长率部到达现场,满目疮痍:不少地段改河移山,高填护坡全部冲毁,公路不通,电力不通,通信不通,两个车站被冲,几处隧道堵塞,路基坍塌严重,4处轨排悬空,11座山体移位、滑坡、塌方,水害点52处,需搬填石方55万立方米等等。卢团长立即让部队分头进入现场,展开抢险,一场人与自然,部队与灾害的战斗在卢团长的指挥下打响。
沈政委带后续部队跟进后,立马在现场布置了开展抢险政治工作,火线入党、争当抢险标兵模范等活动,利用标语口号,战地抢险战报光荣榜等方式,进行现场宣传鼓动。与此同时,沈政委和后勤人员一起不分白天黑夜,手持木棍,身背电筒,翻山越岭,每天步行几十华里,组织物资转运和采购,先后为部队采购肉禽蛋18000斤,烧柴102200斤,蔬菜37000斤等,满足了施工需要。
10月18日,经过全团指战员的不懈努力,宝成铁路西坡至九号桥段全线抢险完成任务。在此期间,参与抢险的全体同志发扬不怕牺牲不怕艰难困苦的忘我精神,奋力抢险,如期完成任务,卢团长,沈政委大智大勇,指挥若定,部署得当,率领抢险部队完成了兵部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四十六团的辉煌历史当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这是卢团长和沈政委在四十六团的高光时期,铁道兵军史上记着这辉煌的一刻,两位团首长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当然四十六团也功不可没!
不久沈政委告别四十六团,晋升为师副政委,政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后为铁道兵副政委。2015年前后,沈政委从北京来西安,特意将已经调出中铁二十局的我叫到二十局机关,与曾经的四十六团战友一聚,共话当年的战斗生涯,共叙未来的美好。见面时,我感到,他还是那么精神,神采奕奕,谈笑风生。提起当年,无不欢天喜地,共话未来,个个充满信心。
但愿老首长健康长寿,诸事顺遂!
作者简介:杜鹏孝,笔名杜鹏霄,陕西省礼泉县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书协会员。1976年入伍,在四十六团历任战士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干事等。1984年集体转工。历任处团委,组织科,后为二十局团委干事。1991年调西安市人社局至今。任干事,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等。小说散文创作三百万字。其中佛坪被改编为电视电影,在中央台播放,并获优秀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