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匍匐前进”的铁道兵作家柳炳仁致敬!
昨天,铁道兵作家柳炳仁老师关注了我的公众号。
他是下午6:16分关注的,6:19、6:20连续两次留言,像天书,看不懂。
一位出版了两百多万字文学作品的知名作家,却不能在微信写出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我有些伤感,更多的感动和振奋。
晚上,我给柳老师打电话,他已不记得“关注”公众号,也不知道“留言”一事。这是老人的特性:早些年的事记忆犹新,眼前的事转身即忘。
前段时间,柳老师打电话给我,了解清绿铁路建设的历史。他是那项工程的亲历者,还要继续写清绿铁路。我将三篇写“清绿铁路”的公众号发给他的女儿。他看到了文章,便在保姆的协助下“关注”了我的公众号,希望看更多的文章。大概是有所感想,写留言,终因罹患帕金森综合症已16年,手颤抖不能写字而放弃。
柳老师出版过一本回忆录,书名为《匍匐前进》,书中叙述了他的一生,从童年的苦难、铁道兵部队征战岁月、任职军事院校的艰辛跋涉,到退休之后笔耕不辍。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组文章《从军校图书馆收获的“第一本书”》,首篇是指导员王泽宇写的读《匍匐前进》的体会——
1937年,柳炳仁出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少年时在故乡挣扎求学;解放后投笔从戎,先后从事铁道建设、卫星发射和原子弹基础保障工作;历经数十年风雨,在西北高原摸爬滚打、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多年后又踏上教书育人的军校讲坛……
匍匐,是军人战斗中的前进姿态。军校战术课上的一次匍匐,就足够磨破皮肉;而如此一生“匍匐”,究竟是何等志苦行坚?可以说,《匍匐前进》一书给了我面对军旅的答案,那就是:永远前进,永远战斗。
王泽宇写出了柳老师的精神:永远前进,永远战斗!
柳炳仁是湖南浏阳人,今年85岁。他1956年入伍,到部队后被推荐上铁路学校,毕业后参加清绿铁路建设,任工程技术人员。他喜欢文学创作,发表作品,被调到铁道兵文化部从事写作,后来调任长沙铁道兵学院从事教学。他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玉树琼花》《航天英雄传》《人·鬼·神》《关山重重》《舞场内外》,自选集《大漠悲歌》《乱花初放》,长篇自传《匍匐前进》,散文选集《浅草逢春》等。其中《玉树琼花》记叙铁道兵修建森林铁路的故事,《匍匐前进》等图书铁道兵的内容占据很大比重。
由柳老师这部《匍匐前进》的书名,以及他勇士的形象与精神,我想到铁道兵。
铁道兵1948年组建,第一代铁道兵健在的都是90岁以上高龄;1981年最后一次接的兵,现在也都60岁以上。铁道兵都老了,但从网络媒体的信息中,我看到全国各地的铁道兵们“青春常驻”:著书立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重走昔日铁路线……这就是柳炳仁老师的“匍匐前进”精神——也是铁道兵的精神!
编辑:兵心依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