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和女兵班
作者:陈阿玲
闪亮的红五星,鲜艳的红领章,这是绿军装的灵魂。穿上这神奇的绿军装,不再是父母面前那个娇媚的小女孩,而是逐渐增长军人素质的女兵;穿上这神奇的绿军装,不再是那个活泼又单纯的女学生,而是给你部队那股精气神的女军人,让你懂得什么是家国情怀。
当军绿色的解放牌汽车把这些崭新的兵送到修建襄渝铁路上的老部队,铁道兵的艰苦迎面而来,我们不是在上山就是在下坡,再是摆渡上船,再上山才来到老部队——61团卫生队,我们看到山区多么是需要铁路。
我们认识了老领导——卫生队队长胡浩清,这一位可亲、可敬、可畏的老军人。感觉队长可亲,是因为他告诉女兵们:部队是革命大家庭,要相互帮助,尤其要像姐妹一样照顾年纪小的战友。队长像个长辈,他说的正和我们的父母嘱咐的一样。感觉他的可敬,是因为他说道:从现在开始是个正式的军人了,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队长正在用部队标准要求他的新部下。感觉他可畏,是因为队长不说话时有几分军人的威严。但是我们女兵敬重他—一个老军人队长,他在与女兵们初次见面的亲切交谈中,已经给大家上了部队的第一课,语重心长!
不久,卫生队的女兵全部到齐了,执行师部命令:成立女兵班。师领导有策略,女兵集中成建制管理,有利于部队建设。这可是让女兵“自治”啊!就这样有了当年入伍的新兵班长和副班长,这本该是用有当兵经验和资历的老兵来管理新兵,可上级没有派来。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部队任命的新兵正副班长身上,军令如山!没有时间先去当个单纯的兵,就要 带着战友们一起朝前走。就这样在队领导的指导下,女兵们一边学习,一边向老兵学习各项工作技能,还一起参加军训。当团后勤缝纫组还在其他连队巡回,咱们女兵也帮助老兵们补军装,修补露出脚趾头的布鞋。但是队长有“约法三章”的,规定哪些不准许,像织毛衣等不能让女兵做,一起合作包饺子是允许的,南方兵不会呀,那就女兵当“师傅”,男兵当“伙计”,师傅包饺子伙计煮饺子,官兵一致,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热气腾腾,那个场景至今还让人开怀大笑。我们还一起开展文化活动,军营生活朝气蓬勃,还受到团里的表彰。
女兵们刚刚到卫生队时,以为泥巴墙的房子,还有沾一点水就会打滑的泥巴地面是最差的房子,原来这是所学校,专门让给有伤员、病员卫生队的。后来我们搬到铁路沿线与施工连队相邻的山上,才知道,几十万筑路军民是多么艰苦的努力早日修通这条战备铁路。我们山上的营房是泥巴和秸秆组合的薄墙,那还是给女兵修筑在避风的山凹里,还被冬天冻的女兵姐妹们挤在一起盖上两床军被和大衣才能进入梦乡。跨出宿舍门就是粗的树枝平铺在地上的路,那是在山坡坡上开出来,又加宽了的路,没有谁再敢去好奇那木头上新长的木耳了,一旦走路时不注意,穿解放鞋的脚滑进了两根树枝的缝隙里,拔的时候用力不当还有滚下山的危险。就是这样的石头山上还要整理出一块能种菜的地,咱们还要向老兵们学习种菜呢。尽管从未没有经历过的环境,我们女兵们并不畏惧,因为与战火中走过来的父辈们相比:那时候是抗击侵略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苦奋斗,牺牲多少先烈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才能在今天和平的环境搞建设。队长和指导员关心着女兵的成长,他们不仅讲内务条令讲纪律,甚至还给女兵讲民族政策,虽然我们不懂这些,但是女兵们知道尊重那些兄弟民族战友。队长了解到女兵们常常得到父亲的鼓励,要求她们不给部队找麻烦做合格的兵。女兵们为此而努力着。
记得有一次,卫生队的军医和老兵班长们报告队长:突然有本队战友发生几例腹泻的,队长敏锐的察觉到这集中的病案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刻巡查各部门,发现病房不久前抢救了一位危重病人,是爆发性重症痢疾的本地老乡,队长立即查到炊事班,原来转危为安后,病人家属随意出入炊事班取水,缺少卫生常识的老乡无意识的造成某些污染,队长立即指示采取消毒措施,人、物具、环境等一系列的行动,同时再次严厉重审:一律不准随便进入炊事班!并宣布了有关禁令,立马制止了事态的蔓延和反复。此刻一个老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令人钦佩!
队长带领女兵们随着襄渝铁路的延伸而成长着,当铁路即将竣工,绿色的军列又载我们这些已经不再是新兵的女兵们,要随大部队踏上新的征程,再见了襄渝铁路,我们带着难忘的回忆,向着一个新的“战场”出发!
13师61团卫生队原女兵班长陈阿玲写于2023年7月23日
编辑:向日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