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铁道兵文化网的时代意义
作者:白帆
现在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各种网络百花争艳。每一个网络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从国家官方网,到各种商业网。从行业网到地方网。层出不穷,在为社会发展助力。那么,铁道兵文化网的意义是什么?本人网络水平不高,但就本人的理解做个阐述。
一,铁道兵文化网弘扬了铁道兵精神 铁道兵从1948年7月诞生在硝烟弥漫的东北战场,当时叫铁道纵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抢修到哪里。一直跟随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后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抢修津浦路,支援渡江作战。抢修平汉线,运送大军南下。抢修陇海线,支援解放大西北(此时已改编为铁道兵团)。在天险八号桥,出现了闻名全国的登高英雄杨连第。 1950年冬,志愿军铁道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战场铁路抢修,冒着美帝飞机的轰炸,并战胜夏季洪水,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4年铁道兵从朝鲜回国后,参加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辛勤为祖国修建铁路网,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风餐露宿,志在四方,先后参加了52条铁路干,支线建设,建成铁路12500多公里,约占全国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被祖国人民誉为铁路建设的突击队,在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国防施工和支援地方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铁道兵存在了35年,从大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到处留下了铁道兵的足迹,洒下了铁道兵战士的汗水。有661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7815人因工致残。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根据国家和军队体质改革的需要,为集中统一领导铁路建设施工力量,国务院,中央军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于1982年12月6日,作出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铁道兵是一支消失的兵种,但铁道兵的不朽功绩永志史册。在铁道兵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完整的铁道兵文化。这就是在铁道兵建立初期,由朱德元帅提词报头的《人民铁军》报。当时在朝鲜战场,甚至牺牲了办报人员。这张宣传铁道兵文化的报纸,有力配合了铁道兵的抗美援朝。从1953年,中央军委正式命令由铁道兵团改制为铁道兵后,由毛泽东亲笔提写了《铁道兵》报道。这张报纸一直到1984年铁道兵撤编。在此期间,铁道兵政治部还主办了《志在四方》的文学刊物。还有郑直所著的长篇小说《激战无名川》,还有铁道兵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在国内很有影响,其中1965年出现的兵歌《铁道兵志在四方》为代表,使铁道兵文化发展达到了高潮。铁道兵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四十多万官兵形成的: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 那么,当铁道兵己进入了中国铁建时代,而此时诞生的铁道兵文化网,无疑是在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中,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是传承铁道兵文化最重要的平台。 与铁道兵文化网共存的,是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哈尔滨铁道兵纪念园,以及中铁建各单位所建立的与企业发展有关的铁道兵文化。但铁道兵文化网的长处,在于其内容可以经常更新,而纪念馆是一种实体,实物。不是随便可以改动的。而铁道兵文化网上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当过铁道兵的人,他们作品的内容,不断地在诠释铁道兵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这一点,是铁道兵文化网的特点。
二,铁道兵文化网起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界的要求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对文学艺术界的要求,也要求必须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比如,在纪念党的百年华诞期间,都是在回顾党史,歌颂新时期优秀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对中国新闻界还是文学艺术界的要求,都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有哪些,各行各业是不同的。而铁道兵文化网,在讲好铁道兵故事中,主要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讲述了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激情岁月。在大量的网络作品中,反映了铁道兵的历史故事。无论是在黎湛线上创造抢建的革命速度,只用九个月,就建成了一条铁路干线。还是修建鹰厦中的移山填海,人民看到了铁道兵的力量。贵昆铁路穿越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区,成昆铁路,铁路盘山展线,迂回重叠,穿崖跨水,桥隧相连。铁道兵在被人称为不能修铁路的禁区,筑起钢铁大道。在修嫩林铁路中,冒着零下五十度的严寒,终于打破了高寒禁区的神话,修通了绿色宝库中的铁路。在京原线,襄渝线,京通线和兖石线,一个个当年铁道兵的光辉形象,都在铁道兵文化网上呼之欲出,使今天的人们,又想起了一个消失的兵种。山河不会忘记铁道兵,祖国不会忘记铁道兵。 二是,铁道兵文化网讲述了新时期中铁建好故事。现在,在铁道兵文化网上,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在赞颂中国铁建,在讲述着中国铁建的故事。这些讲述手法,不管是诗歌,还是图片,视频,或者是文章,都把人们带到了中国铁建的施工现场。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铁建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而中国铁建就是当年的铁道兵。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显示了铁军雄风依旧在的风采。他们还在发扬着铁道兵精神,象登高英雄杨连第一样,在创建优质工程中,奋力登高。在用智能化手段管理铁路施工中,奋力登高。中国铁建作为央企中的骨干,在高铁,高速公路,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工程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不断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信用等级不断提高。其担负的施工项目,以扩展到了海外。而现在中国铁建每个工程局,每个施工项目上,只要开大会,所唱的歌也还是《铁道兵志在四方》。这是为什么,因为铁建人还是以曾是当年铁道兵而自豪。而社会上各阶层也都认为,一个兵改工的企业,是可以讲诚信,有战斗力的。这就是铁道兵文化,已变成了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铁道兵文化网在为中国铁建的鼓与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铁道兵文化网使当年的铁道兵有了回归感 当年的铁道兵,有的在兵改工前就转业或复员了。但是,他们还是很留恋当年的军营生活,为自己曾是一名铁道兵而骄傲。那时,毕竟是他们的青葱岁月。既便是兵改工时期的铁道兵,也大部分离开了中铁建的岗位。虽然已是身披晚霞,但还是怀年军营中的芳华。那么铁道兵文化网,首先让他们看到了铁道兵这三个字,看见这三个字,他们格外亲。特别是每当铁道兵文化网上,出现了军旗飘飘中的:铁道兵三个大字,那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能不亲吗?看见铁道兵文化网,就又回到了铁道兵的队伍中!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战友们,又在铁道兵文化网上相聚。而在铁道兵文化网上发表作品的作者们,基本上也都当过铁道兵的人,更多的还都是在中铁建提任过领导职务的人。比如,在铁道兵文化网上经常投稿的作者贺腊根,我在主持铁道兵第一师新闻报道工作时,他就是基层连队干部,后来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成了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宣传部长。在写作上,我曾教过他,他的诗歌也成了铁道兵文化网上的亮点。如果论网络水平,我连当他学生的资格都不够。我曾在《白帆心语》(这个心语,也曾被传到海外)中说过。全国如果有七亿网民,我的网络水平,就是七亿中的最后一位。不过,要是比起写作水平,那在中国新文界,文学界,影视界,甚至是理论界,我也会有一席之地的。我曾是当年《铁道兵》报最优秀通讯员,在副刊上发过多篇文学作品。现在,我认识了铁道兵文化网,我就感到自己又成了一名《铁道兵》报通讯员。那铁道兵文化网的向日葵,就是兵报编辑,而乐在其中,也就是兵报总编了,我也准备向铁道兵文化网发作品。当然,我现在被称为儒商。公司生意上的事太多。我提醒助理,在我工作日程安排上,不要让我多见客户。留点时间写作。如果作品未用,我不怨,发稿不可能都用。如果我的作品能被铁道兵文化网选用,那我也乐在其中了。
(作者简介:曾任铁道兵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正连职新闻干事,铁道兵十三师创作班创作员,铁道兵一师副营职新闻干事。中铁十一局宣传部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山东省作协会员。共发表新闻,文学,理论等作品二百万字出版或参与写作的文学书籍七部。获得全国大奖的作品有报告文学金奖,诗词创作银奖,电视专题电优秀奖。新闻作品见诸《中国青年报》,《光明月报》,《工人日报》等。其写作的长篇通讯《军魂铸三峽》在军内各报刋登,主人公王同义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英雄称号。现为影视专媒公司总监,硕士生导师), 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白帆
作者:白帆
编辑:向日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