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道兵文化 > 铁道兵文苑
难以忘却的一段经历
发布日期:2018-09-06
新闻浏览:
作者:十四师/刘维存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云彩岭胜利的通车了。按当时的说法这是“毛泽东思望的伟大胜利。
  云彩岭隧道的贯通通车标志着京原(北京至大原)铁路的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又一条战备铁路的建成。为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意图奠定了又一个坚实的基础。
  九月十一日,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云彩岭显得更加雄伟,高大。
  云彩岭属于山西境内,往西二十多里就是灵丘县城,往东和驿马岭隧道相邻。驿马岭属于河北涞源境内。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已听连首长说架桥铺路的施工部队已从太原以及北京方向铺设而来,我们边在这边施工似乎听到不远的地方施工的火车嗥嗥的似乎催促的呼声。如今就在眼前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场面太值得一记,火车头顶着伸出长长的钢梁铁臂的铺路机,把一整排在基地就装配好的轨排慢慢地送到前方,后面是和以铺设好的轨排相连接。也是专做铺轨工作的部队战士迅速将两个钢轨之间的连接板用特别的钢钉紧固,这样火车又前进了一步,接着又进入下一组的吊装。在云彩岭出口,当铺轨的战士紧完最后一道螺丝后,全场爆发了极其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现场的团首长宣布:京原铁路全线贯通。
  铺轨机两边,人山人海,.部队战士与老百姓生交织在一起。山坡上下,轨道两旁,机车左右满是仨一群俩一伙的人们,他们个个都是交头接耳,笑容满面。
  这人群里有为通车而分外高兴的年轻战士,有完成战备任务而愉快的中年连首长,老年团首长 .更有大批数不胜数从几十个里地外赶到这里为能见到火车而觉得这辈子死了都不冤的老的姓,在太行山深山荒野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百姓见列如此的宠然大物,如何不惊奇,如何不兴奋呢!他们带着干粮拿着水,像赶盛大的集会。
  此时我也夹杂在这欢乐的人流里,分享着这胜利的时刻,确实我为我能参与京原铁路的建成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而高兴,同时也为在这胜利的时刻没有分享到这喜悦而牺牲了的战友而惋惜。打通这一隧道就牺牲了好几个战友尽管我不全部认识他们,但终归是活生生的事实。我自己也渡过了从不知到相知的过程。在和平年代铁道兵战士不畏艰险,与天斗,与大自然斗,在很不成熟的环境修出了一条又一条的备战铁路,造福社会,造备人民。




        看到这欢乐的场面使我不禁想起了这几个月自己的经厉可谓是历历在目。
  我是一九七一年应征八伍的北京顺义籍的这一批战士,在河北涿州松林店公社的房树大队进行两个月的新兵训练。
  七一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八点多钟我们又在开始从家乡来时的那场院集合了.大家议论纷纷猜测着去的方向. 穿着四个兜的首长在接收仪式上的讲话,“同志们” “你们从今天起就是八七三九部队的人了。”这时我才想起我们训练时的番号是八七三七一,个部队即有番号又有代号这是对保密的保证,八十三七代表着是14师,而八七三九代表着六十七团。
  “我们今天要翻山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北京顺水是平原县处于燕山脉和华北平原交界处,虽然离燕山不远,但从小都未去过,所以感觉过山有些新鲜。首长说完交代后,我们按顺序上了接我们的大解放,我们想看看山就坐在车的后边。
  将近九点汽车开动了,这几天的天气刚刚下过雪,所以格外的冷。汽车沿着陌生的公路一直往南二十多公里就那高碑店市,汽车东拐西拐.在银装素裹的一片洁白的世界里驰骋。从远处看“这又像一个个绿色的甲虫奔驰在华北大平原的边缘上,不久就要进入太行的山脉。



        从高碑店往西,汽车时而与火车并驾齐驱,不久又被火车甩掉,时而又穿过铁路与公路的交叉口,时而钻进加拿大杨树形成的胡同,时而又飞驰在光秃秃的平路上。
  将到涞水县境内,我们与送老兵的车队擦肩而过。一车车的老兵都摘下帽子,向我们摇手致意,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大约是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是壮观,一边是接新兵的车队,一边是送老兵的车队,汽车连的司机鸣着车喇叭相互打招呼,又有部队的新鲜血液补充,让他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吧,我们新兵也都摘下帽子向他们不停的挥舞,直至两个方向的汽车越走越远看不见了为止。
  汽车队继续前进,不久易县遥遥在望。过了易县不远便见到了一座古代大型建筑群一西陵。这是大清朝的皇家园,很多皇帝都葬在这里,西陵依山傍水,不久从们也就进了太行山山脉。进山之后我们就东张西望起来,越往里走越觉得险俊,那崇山峻岭一个挨着一个,到了涞源县境内就看到了新军还未完成的铁路的桥梁。已经用水泥浇筑好的桥墩远远看去就像一队排列整齐的高大的擎天柱。耸立在两山间,两山之间都有一个隧道口,它停立相望等待铺轨。等待着架桥机把几十呢重的桥梁架放到上边。汽车从两个大桥墩洞通过,一路上 部队的营房接种而至,那里有老兵战士活动的情况,一切迹象表明,我们已进八了京原铁路的施工范围。下午两点的时侯,我们被拉到王安镇,六十七团团部就设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吃了点东西就开始点名分连队。在这里同一车地老乡将分手, 随之而来的是与云集于比的五湖四海。异地他乡的各省老战友并在 一起,奔赴早思念的老连队。
  冬天的白天很短暂,下午不到五点就就黑了下来,汽车在一直往西的方向前进。到了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我也只好不再观望,任凭它一会上山一会下山的驰骋。七点多钟的时候,汽车终于站住了,停在了一片西厢房的大院里,我们背着背包来到了三用堂,连长韩德成,指导员张义宽,亲自给新兵战友盛饭盛菜。坐了一天寒冷的车,骤然感到温暖起来。
  饭后就开始分班了,在点名分班的时候 ,我分到了一班,班长张友泉热情地把我的背包抢过去,接到另外三名新战友,一起回到了班里,在这新的环境中,班长除了自我介介绍又给全班的同志一一作了介绍,同时也把几名新战友相互作了介绍。
  班长让我们坐下休息,一天的行程 几万里地,但由于年轻又有新鲜好奇的感觉,也不觉得累,安排好睡觉的位置,这是一大间房,上下两层铺,上下两层形成一个“T”字型。班长睡下铺,班付睡在上铺,这在部队是惯例。上铺靠床头有一个小间,放着全班的小包袱,下边是一个学习台,上边写不少.个人的决心书”学习体会,班里的生活措施并有一副醒目的对联,那上联:春风送来新战友,下联是 朵朵都是向阳花,横比:向新战友学习。我心里真是万分激动,感到异常温暖。
  一班是电工班,班长张友泉是四川壁山县人,年龄比我稍大,六九年兵,今年老兵退伍才当 的班,.他个子比我高一些,浓眉毛大眼睛,高鼻梁,工作即勤快又善于动脑筋,只是腿有较重的关节炎,为人十分公道。由于一班是技术工种,所以老兵多一些,而老兵多了,相比较管理就难度大一点,更何况班付是六八年兵,江老表,他不太懂事,所以班长压力比较大。
  我们正式上班前,连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还要沿袭新兵连的政治学习,一方面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论知识,一方面就由连长 带领去工地适应现场,为正式上班打好基础。学理论知识,写个决心书,畅议书学习体会,这方面我自然得心应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北方人有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样读报学习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我肩上,不久班长就让我当了学习小组长,这对我当时来讲是殊荣,亲自然乐意接受。再者比起同来的几位贵州湖北籍的战友,我的文化程度也比他们强一些,所以担此“重任”理所当然。
  在去工地的实践中,连长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当前的形势,由于是备战铁路,所以时间紧,任务急,再加上附近的工程大部分完工,只有云彩岭还未贯通,,出口是六十七团二营在施工,在施工现场每天都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团长在督阵,他就是主管施工的谢付团长。他因上了年纪,再加上洞里炮烟很浓,有时把他呛晕,不得不用电瓶车把他拉出来,在洞外休息片刻,又去洞里。所以连里要求我们尽快适应环境,以弥补因老兵退任而出现的缺员。
  开始上班了,我第一次上班是由班长带领。电班的工作在整个施工现场虽不是重体力工作,不像兄弟班里拼命扒石渣推斗车.但是责任心很强的工作。



        第一个班是大夜班,从夜里十二点到早六点,第一次上班,心情很紧张。特别是在放炮收灯的时候。记得那次,我和班长举着裹近掌工面的灯为炮工照亮,导火线发出刺刺的火苗,火苗过后就是滚滚的烟雾,真让人望而生畏,可我知道班长在我前面,心里就平静了许多。
  炮点先后,班长去收灯,我帮着拉线,在导火索的烟雾越来越浓的时候我看不见了班长,身上陡地冒出了冷汗。“小刘”班长在前面大声的叫我“在这呢!” 我发急地说。“快出来!”看不见呢,此时的烟雾跑到我前面去了,遮住了前面的灯光,我的四周全是黄澄澄的烟雾,使我什什么也看不见了。幸好班长过来找到了我。在安全区班长告诉我,以后一个人独立上班时,必须要快,否则烟雾不等人。
  在安全区内等待的有班长,有炮工。炮工心里有数,响了多少炮他都知道,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下一班的施工部队,都在山洞外等候,所以不允许山洞中的炮烟都排干净,炮工就得去掌子面,排除险石并捡查未响的瞎炮。这就需要电工先把灯安上,不急时安上灯,炮工无法及时排险,不能及时排险下个工班就不能进山洞施工。每工班六小时带明的排长,都是到这里来催,所以首先,我们电工就要冒着很浓的炮烟去安灯。灯亮后,再去其它地方检查,因为一个工班放炮的地方,不仅是在掌子面,还有叫做二部即排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负班长重托,积极协助他干好班里的工作。大小劳动是部队强调的一个指标,每个班都有一块开荒种的地,我是农村出身的青年,干这话自然不在话下,不但积报主动,而且任劳任怨。团结老兵帮助新兵,(写一些学习体会类)都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从三月进入老连队一月后就得了连嘉奖一次。7月26日,填写了入团志愿书几天后,8月4号就批了下来,我怎能不高兴呢,时隔一个多月云彩岭又胜利的通车了。从这欢乐的人群不难看出,上至师团首长下到普通士兵,都为这胜利的硕果而欢欣鼓舞,毕竟他们付出了许多许多!
  云彩岭之所以高傲无比,又给了我用武之地。用现现代话讲是为我搭建了美好人生的第一个平台,在铁道兵这所大学校里,我迈出了坚实、平稳,成功的一步,此段经历值得记载难以忘却!
    
                                                                                                     2018年7月21日
                                                                                                              转自:铁道兵战友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铁之友文化工作室主办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四十号

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204503号